2月18日,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了解到,日前,该院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以下简称ECMO,即“人工代替肺”)团队8名医护人员携带全套设备驰援巴彦淖尔市医院,首次采取“人工替代肺”技术挽救了一名生命垂危的新冠肺炎患者。
目前,该患者仍在治疗中。
驰援队员正在穿戴防护服 图片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提供
据悉, 2月13日中午,接到巴彦淖尔市医院一位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病情恶化的消息,经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远程会诊,建议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进行抢救治疗。
随即,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首席专家、指挥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孙德俊,立即指令医院心血管外科ECMO李伟团队迅速集结,携带全套设备驰援巴彦淖尔市医院。
2月13日23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ECMO驰援临河小分队,赶到目的地后,通过电话与微信,早早地投入到病历研究中。
2月14日一早,李伟主任带领的8人小分队早早到达医院,立即与该患者的主治医护团队会诊讨论病情,仔细研究以往的胸片及病历。
经过充分准备,在征得自治区远程专家组同意后,当日16时6分,驰援巴彦淖尔的张琭、邓霖楠、刘晓霞三名医护人员携带医疗器械进入隔离病房,16时21分,在患者身上置入ECMO管道,16时22分开始启动ECMO即"人工肺"。
医护人员携带ECMO全套设备 图片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提供
随着患者的呼吸改为人工肺替代后,患者已不堪重负的肺暂时得到了休息,等到患者使用人工肺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时,医护人员才从隔离病室出来。
随后,李昌玉主任医师进入到隔离病房,通过超声等手段,评估各个插管位置,进而评估患者总体情况,及时调整各项治疗,一直忙到深夜。
“当时患者血氧饱和度不断下降,呼吸逐渐困难,循环难以维持,病情急转而下,符合ECMO治疗指标,随即我们一边向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请示,一边吩咐队员准备入区建立EMCO管道。”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李伟主任回忆。
巴彦淖尔市医院杨志平院长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ECMO团队及时来该院给危重患者建立ECMO通道,不仅为他们送来了救治危重患者的技术,在操作中面对隔离病房内随患者血液流出的大量气溶胶,驰援团队的各位专家也从未表现出畏惧。
据了解,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是指在人体外安放一个人工膜肺,替代人的肺的工作,相当于“人工替代肺”,让人体自身的肺能够得到充分的治疗和休息。
目前,在全国已有多例利用EMCO技术治愈新冠肺炎患者的例子,但在内蒙古自治区还尚属首例。
来源:内蒙古晨报、新闻天天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psMW3ABjYh_GJGVJYb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