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之手,也有历史学家提出,《水浒传》是施耐庵与其弟子罗贯中合力编著而成。但不管怎么说,《水浒传》其书实是为一本场面宏大、拥有着众多经典人物形象的小说著作。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的说法是"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里面的"三国"指的就是罗贯中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以汉末三国时期为历史背景,三国时期战乱纷争频起不断,更多的是战场上与战场背后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又有诸葛亮、曹操、刘备等历史人物耗尽一生都未实现理想的人物主线,这些内容对于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最容易勾起老人的多余心思,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那么《水浒传》呢?
看过水浒传原著或者电视剧的应该都有感觉,当你看到梁山一百单八将齐聚梁山泊忠义堂的时候,未免都会产生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再加上书中多处提到梁山好汉愤起杀贪官、杀恶霸、杀荡妇等情节,作为热血方刚、年轻气盛的年轻人很容易受到情绪影响,如果缺乏控制的话,可能就会年轻人们做出一些类似的事情,但《水浒传》的故事依托于北宋农民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之下,与和平时期的法治社会是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如果当真作出了这些热血的行为,自然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所以才说"少不看水浒",主要还是因为年轻人看了这些血腥、暴力的情节后心性会受到一定影响。
要说到《水浒传》中的精彩情节,相信很多人是信手拈来。比如说,武松打虎景阳冈、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七星智取生辰纲等等,都是在影视剧中被多次演绎以及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故事。这其中,还有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故事,一向都被认为是悲剧英雄的无情浓缩,身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豹子头林冲,武功卓越、品学兼优,却被高俅迫害,沦落到被逼上梁山,在梁山一众招安后,又为曾经的仇人卖命征战,最终因病孤独离世,一世威名都化作了尘土。
其实在原著中,提到林冲的时候,都会突出或不突出的称他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名头听起来很响,似乎与元帅、将军等军衔能够不相上下,那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从宋朝的兵制上来看,林冲的这个教头其实只是一个无品无级的小官,可以说除了名头响点,没有什么实际权力,高俅当初没有直接利用官职压迫林冲,而是设局坑害他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林冲的武力确实高强,并且在军中也很有威信,高俅怕"打蛇不死",反而被林冲报复。
宋朝的禁军其实是朝廷直接管辖的军队,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后就一直不断的在发展,从开国之初的20多万拓展到80多万,其主要原因是宋朝当时的军事部署注重"强干弱枝",重点发展中央军,打压地方军,其实更多的还是因为宋朝吸取了唐末以及五代时期地方节度使拥兵作乱的教训,虽然最终尾大不掉,但确实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稳固统治。因此,说宋朝禁军有八十万,其实是不虚的。
多达八十万的禁军军队,自然是不可能集中训练的,需要分成很多小队进行训练。因为宋朝时期还没有热武器,训练的项目都是棍棒、刀剑、马术、体能等等,需要众多的专门教练来训练士兵,因此就分了很多种类,比如说有枪棒教头、布阵教头等来负责专门性的训练项目。细心读过水浒的朋友或许会发现,林冲以及他的至交王进被称为枪棒教头,就是由此而来,而王进只是殿帅府拨来服侍的牌军,相当于勤务兵,并无其他仆役、丫鬟,这样的看来林冲的官职不言而喻。
作为教头,主要工作就是与士兵打交道,指导士兵们进行训练,从这一工作内容来看,必然不是什么高阶军官,试想一下,曾几何时,大元帅、大将军亲自来操练兵马了,更何况是日常训练呢?
因此,教头虽然属于禁军编制的正式军官,但实际上,基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形势,教头只是属于低级的军官罢了,像林冲这样的教头,在禁军之中数量是很多的。在水浒传里,除了林冲之外,有镜头的禁军教头就还有四个。
王安石变法,禁军10W教头300,按水浒80W来算那就有2400多个教头,可想而知这个官职多大。
这四个人,一个是林冲的至交王进,林冲后来也是因为他才得罪高俅的,在《水浒传》原著的开头也是有着不少镜头的,其余三个分别是丘岳、周昂和王文斌。从原著的介绍来看,这四个人与林冲的武艺都是十分高强,虽然五个人的结局都比较凄凉,不过也可以看出,能当上禁军教头的人,都是有着不俗的本领的,可惜却生在了重文轻武的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