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办个人画展:有兴趣爱好的孩子才是人生赢家

2019-09-30     爸妈精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你的潜能,开发你的智慧,磨炼你的意志,陶冶你的性情,使你克服重重困难,攀上成功的顶峰。

作者:大鱼(爸妈精读主笔)

女儿两岁多了,还没有送幼儿园,天天在家跟着大人瞎玩。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着实让我内心有点慌乱。

一个来自广州的6岁女孩梁君霖在联合书店举办了个人画展《遇见:梁君霖的作品展》。刚看新闻标题时挺震惊的,这么小的孩子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她从一岁多起就在家随长辈学习绘画,在4岁时看到别人办画展后内心萌发了个小愿望,希望能办自己的画展。

5年来,每天坚持6小时的绘画训练,至今已创作几千幅作品。

如今她还希望未来会办更大的画展。

采访小君霖时,被问到关于绘画创作的问题?

她说:“想不到画什么,我就问妈妈,我到底画什么好呢?妈妈就会来和我讨论,来启发我,聊一下我就很快想到画什么啦。”

她还讲到和妈妈达成共识,想吃什么就可以画什么,画出披萨就可以吃披萨,画出华夫饼就可以吃华夫饼...

梁君霖对绘画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每天坚持6小时的绘画训练,再加上妈妈趣味地引导,才将小梦想在6岁就得以实现。

有兴趣,人就会竭尽全力,醉心其间,就会内心充盈,就将无限的潜能激发出来,就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俞敏洪说: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最后小姑娘心情快活地像吃了4个雪糕,进而又有了新的目标—办更大的画展。小小年纪就能获得自己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这简直是人生赢家啊!

小姑娘的事迹让我震惊她小小年纪就取得如此成就,感慨她有一个如此聪明的妈妈,更惊叹兴趣的力量太强大了!

震惊之余,我开始陷入思考。

没有兴趣爱好的人生太可怕

热播剧《小欢喜》,剧中英子从小热爱星辰大海,心愿是报考南京大学天文学系。

那时即使妈妈对她学习成绩要求很高,学习压力再大,有自己兴趣爱好的英子活泼又懂事,总是可以在天文学的世界里找到快乐。

可是后来宋茜对英子强势控制,高三还未开始就没收了孩子喜欢的望远镜,剥夺了女儿选择感兴趣的南大的权利。

在确定无法参加南大夏令营,英子情绪低落,最后逼得她绝望抑郁而去跳河。

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的心和他的爱好遭到了破坏,他如花似锦的年华就会像梦似地消磨过去。

没有了兴趣的人生太可怕,自己的兴趣被妈妈无情剥夺,让英子觉得她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意义。

想起了《圆桌派》有一期窦文涛他们聊到的一个问题,世界上有些人他们整天就晃来晃去,你觉得叫迷茫,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叫活着吧!

即现代社会那些没有爱好的人,活着是没有意义的。

比起有兴趣被人制止,还有一种更可怕的是人生从来不曾有过兴趣爱好。

之前租住在一个安置小区里,我发现一些老人经常吃完饭就到小区广场的长椅上呆坐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如果没碰到认识的人,几个小时也不会讲一句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退休老人或者孤寡老人,年轻时整日忙碌工作和家务,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任何娱乐或文学艺术上。当不用工作,不用带儿孙,除了吃饭睡觉就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惟有对世界外物抱有兴趣才能保持人们精神上的健康。

人无兴趣,就没有快乐的源泉,似乎生活的全部就只剩下生存本身,生命对他们来说反而成了负担,与行尸走肉有何区别?

有兴趣爱好的人生更有意义

1、有兴趣爱好的人更有自我疗愈的能力

我的一个闺蜜前段时间意外流产了,那是她辛苦备孕半年以上才怀上的孩子,得知怀孕后,每天和先生一起憧憬孩子出生后的生活,充满了幸福的期待。

可惜幸福的日子太短,怀孕才3个月突然没了胎心。刚失去孩子之后特别难过,哭了很久,还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一天她瞥到书桌上的笔和本,于是拿起来看了好一会儿,突然就开始写字。

写字是她一直以来的爱好。当写到第98篇时,她想明白了:是她和孩子的缘分没到。然后开始振作起来,休养身体,开始新的生活!

曾看到一句话:兴趣是抑郁症的“救生圈”。

因为沉浸在写字带来的愉悦里,闺蜜才慢慢从抑郁的心境中走出来,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是多年来养成的兴趣爱好让她成功实现自我救赎,治愈了受伤的心灵。

苦难有肉体的,也有精神的,往往精神的苦难对人的折磨更大,让人更难承受!而兴趣爱好能让人从精神痛苦中解脱出来,疗愈自己,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经在上海卫视工作时经历了一段低谷期。

上海卫视新频道成立,收视率一塌糊涂,董卿很快就感到失落。那时她空闲时间很多,生活无所事事。

在迷茫的时候,想起小时候妈妈给她列过很多书单,像《红楼梦》、《简爱》等等这样的世界名著,从而培养了她读书的爱好。

于是她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红楼梦》、《唐宋诗词》这些古典文学,帮自己平复浮躁,逼自己想清方向。后来开始提升自己,再到后来有了我们在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上看到的端庄、得体、大气、知性的形象。

读书治愈了董卿的失落迷茫,让她拥有了自我疗愈的能力,后来更是成就了自己。

2、当兴趣成为专业,更容易取得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奇迹。”

最近连夺两冠的16岁中国女子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谷爱凌第一次真正接触滑雪的时候是三岁那年,母亲是她最初的启蒙老师,她很快就喜欢上这项运动。

察觉到爱凌在滑雪方面的天赋,一位职业滑雪教练向她的母亲提出建议——让爱凌加入专业滑雪队。

谷爱凌擅长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场地技巧,从13岁起参加成人比赛,更于2019年1月登顶国际雪联总积分榜榜首,被称为“滑雪天才少女”。

现在16岁的谷爱凌,在8月28日,2019年新西兰冬运会夺得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女子冠军。也是入中国籍后第二个冠军。

日本心理学家木村久一说过:天才人物指的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从对滑雪的兴趣到成为专业滑雪运动员并为国夺冠,天才少女谷爱凌成功的秘诀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吧!

兴趣是生命飞翔的翅膀,它能将枯燥和沉闷转化为鲜活生动和美丽轻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你的潜能,开发你的智慧,磨炼你的意志,陶冶你的性情,使你克服重重困难,攀上成功的顶峰。

兴趣使人对生活充满热情,也是人生得以成功的基石。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呢?

1、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带孩子多接触新鲜事物

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提出一个敏感期理论:

当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他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的事务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

比如:

2-4岁,为语言学习敏感期,父母可以启蒙一门外语学习的兴趣;

3-6岁,为书写阅读敏感期,父母此时可以多陪孩子一起阅读、写作;

6-9岁,为探究事物敏感期,父母可以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

父母应多观察孩子,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在最适合的时间做最感兴趣的事。

2、尊重孩子的兴趣。

日本的整理专家近藤麻理惠,对整理感兴趣,幼稚园时就开始阅读妈妈订阅的主妇杂志,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妈妈并没有因这个“不务正业”的理想加以阻止,而是尊重她的选择。为她选择书籍,后来支持她全身心投入到整理的研究中,成了著名的整理专家。

人皆不同,兴趣爱好也必定不同。

也许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于他而言能上演神奇的魔法,于你却只是枯燥的工具;也许诗词文章能让你你心驰神往,于他却只是难懂的字符。

既然所好不同,就应当由每个人选择自己所爱,去探索,去享受。去发现这一领域的美妙与神奇。

3、家长也需要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

塞内加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而榜样是条捷径。

《中国诗词大会》里才女武亦姝饱读诗书,在夺得第二季总冠军一夜火了。他的父亲为了培养她,曾表示每天下午4点半就关掉手机陪孩子一起读诗,玩诗词接龙。

父母的言传身教,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润物细无声。

心理学家奥瑞森.海伦说过:人类心灵深处,有许多沉睡的力量;唤醒这些人们从未梦想过的力量,巧妙运用,便能彻底改变一生。

父母陪伴不了孩子一辈子,不能一直为孩子遮风挡雨,但兴趣爱好可以。

越早养成,对人生更有益。孩提时代便养成某种兴趣人生会更幸福!

​作者简介:大鱼,富书专栏作者,一个90后职场宝妈,喜欢背包客旅行,也喜欢用文字书写生活;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ghYf20BMH2_cNUgAGV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