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樊哙是发小,樊哙是沛县杀狗卖肉的屠夫,在刘邦做了沛县泗水亭长后,因为二人经常在一起喝酒吃狗肉,情同手足。刘邦做了亭长(相当于现在街道办的片长)后。不忘提携老朋友,让樊哙做了自己的随从,以后刘邦做了“黑社会”老大,樊哙成了他首席马仔。
樊哙
有道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此言不虚。樊哙对刘邦很忠诚。当初跟随刘邦造反时,攻城掠阵总是一马当先,手里挥舞着杀狗的剔骨钢刀,飞身越上城墙的画面,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尤其在刘邦、项羽“楚汉”相争之际,项羽在“鸿门宴”上布下杀局,樊哙不顾个人安危直闯酒局。
樊哙进入帐后“西向立,凝视项羽,目眦尽裂,头发上指。”樊哙的形象就是“怒发冲冠”的样子,和三国时的张飞有得一拼。项羽“英雄重英雄”很欣赏樊哙,于是说:“是位壮士”!于是赐酒一杯和一条猪腿。
樊哙一饮而尽,拔剑就着盾牌切肉而食。片刻就把猪大腿上的肉吃光了。项羽问:“樊将军还能再喝吗?”樊哙盯着项羽道:“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樊哙意思是说,“我死都不怕,还怕喝酒吗?”
樊哙此时责问项羽说“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这是两位英雄之间的对话,假如樊哙是个唯唯诺诺的胆小鬼,项羽岂能让他数落。早拔剑把他砍了。
此时项羽觉得理亏,沉默不语。这时刘邦借故去厕所,使眼色示意樊哙快走,二人出了大营,刘邦骑马,樊哙和四个随从跑步保护,几个人一口气跑回到了霸上营中。当时,如果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刘邦在鸿门宴上直接就挂了。以后也就没有汉朝这一说了。
说樊哙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一点不为过也。然而,刘邦晚年却为一件事要杀了樊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樊哙紧跟刘邦左右,刘邦称帝后,没亏待这位有功之臣,赐号舞阳侯,还把吕后的妹妹吕媭赐婚为妻,这样一来,樊哙和刘邦成了连襟,因此与皇帝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病卧床不起,他拒绝了御医的药石,他认为人的寿命是一定的,他觉得自己的大限已到。此时有人向刘邦打小报告,说舞阳侯樊哙将在皇帝驾崩后,和吕后一起对付戚姬母子,还说樊哙等皇帝一死,就弄死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
刘邦最宠爱戚夫人和二人生的儿子刘如意,视二人如掌上明珠。要不是原太子刘盈羽翼丰满,刘邦就废长立幼了——废刘盈,立小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戚夫人当然母凭子贵荣升皇后了,但是这一切都没实现。刘邦觉得愧对母子二人。
这时有人进谗言,刘邦也不管真假,决心杀掉连襟樊哙。此时樊哙正在平叛燕王卢绾的前线,刘邦决意临阵换将,与丞相陈平商议,最后,采用陈平的计谋,以陈平的名义前往樊哙军中传旨,在车中暗藏大将周勃,等到了军营里,宣布立斩樊哙,由周勃代替。
陈平和周勃领命而去,二人都是老油条,边走边商议,“老皇帝眼看要挂了,而将来是吕后的天下,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假如咱俩把樊哙杀了,吕后专权后还不把咱俩砍了?
周勃一听慌了神,一时没了主张,便问:“难道把樊哙放了?”陈平说:“放是不能放的,咱们不如把他绑上囚车,送到长安,或杀或免,让皇上自己决定。”陈平果然有计谋。把难题一脚踢给了皇帝。
二人到了军营,依计而行,当即将樊哙拿下,装入囚车。周勃又立即赶到中军大帐,代替樊哙,由陈平押解囚车返回长安。
当走到半路,陈平忽然听说刘邦病故。他想:朝中必然由吕后主持政事,这可糟了。唯一可喜的是,幸亏当初没有斩了樊哙,回去就向吕后解释明白。陈平想到此加快了步伐。
谁知道要看就到了长安,吕后传旨陈平屯戍荥阳。此时陈平一想坏了,吕后以为我斩了樊哙,这是不让我进宫了。陈平灵机一动,他自己骑马跌跌撞撞地跑入宫中,跪倒在汉高祖的灵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您让我就地斩决樊哙,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现在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陈平边说边哭,絮絮叨叨。
陈平这明明是说给活人听的,是在向吕后表功。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死,都松了一口气。于是让人释放了樊哙。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欢迎点评和留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