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山沟沟里也出产和田玉?这种白玉会不会冲击新疆和田玉呢?

2019-10-23   和玉大叔

在《荀子·劝学》中有句话:“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古人甚至相信玉石能影响周围的环境,想来是对和田玉有非常崇高的敬意了,和田玉的颜色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讲都是“以白为美”,尤其是和田产的白似乎就是对新疆白玉的最高认证了。

可是最近有一些玉友请大叔帮忙看料子,白归白,视觉上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可有些料子还搭配了证书,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多次多渠道的了解,最后发现原来是近些年的一种新白玉料子,产自风景秀美的贵州,这就是“贵州白玉”——罗甸玉。

罗甸玉是近几年和田玉家族的新军,产自贵州黔西南红水河畔的关固村附近,关固村地处贵州南部的罗甸县,这是一个以布依族人口为主的山区县,藏于大山环绕中。玉石经常有按产地来命名的习惯,比如俄罗斯料,青海料等等,那么罗甸玉到底有啥特点呢?

关于罗甸玉的细节其实和玉大叔在去年就已经撰文写过它的特点,不过当时看过的朋友不太多,其实这种玉在2009年就已经被发现了,至今开采已经十年,其优质原料的理化属性与正统的和田玉相差并不太多,部分高档料透闪石含量甚至可以达到95%,其中白玉还不少,大有另立山头的意思。

可惜从大叔见到的实物和网友手中料子的感官判断,罗甸玉还是存在不少的缺点,首先大部分料子透闪石含量还是比不上新疆的料子,晶体结构比较小,所以透明度较差,仅有山料的罗甸玉原料看上去“瓷”感重,用业内的话说就是“闷”和“干”,大部分罗甸玉的油润度很差,抛光以后石性重,要知道和田玉最值钱也是最异于其他宝石的特点就是油润感,缺少了这一点,罗甸玉的价格自然上不去,甚至还比不上不受主流认可的东北河磨料。

即便是做成品,也可以明显的感觉出罗甸玉的干涩,高抛光也难以拯救这种料子的“低油性”,想想也明白,像“瓷器”的和田玉能有多值钱呢?虽然说白度还尚可,不过论起白来好像“京白玉”和“石英玉”也不差,可人家那身价可要低得多,市场上对罗甸玉的主体评价仍然是:“达不到高档玉石的标准”,即便透闪石含量占大多数就可以鉴定为和田玉,可这“后娘养”的孩子,仍然不会是正统主流继承者。

其实要大叔说也不是完全唱衰罗甸玉,毕竟这个玉种的开发目前还没有到最高峰,首先是储量并不是很明确,其次是目前罗甸玉的开发还是在集中在山体的外部区域,随着开采进度的进行,就会挖到山体中心的料子,内部毛料在高压力下形成,有可能致密度方面会有提升,结构更佳有提升品质的可能。

其次既然是大块山料,那么罗甸玉就有做摆件的基础,今天的市场因为原料价格的限制,摆件已经越来越少,掌握这种传统皇家工艺的雕件扬州工都快绝种了,希望新料子的出现也可以让玉石的种类丰富起来,毕竟和田玉也是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