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哪吒》看家庭教育如何逆天改命

2019-07-30   小问号思维馆



来源:保宝计划


这里的哪吒不是那个

扎两个冲天鬏的纯良小孩,

他顶着齐刘海,

耷拉着苦瓜脸,

还有俩始终让人无法忽视的烟熏眼

又渣又丧

《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什么值得我们关注?

不仅仅只是因为它精妙绝伦的画面

代表了国漫制作上可以走入新的里程碑


除了众口皆碑的画面制作

这部动画片的内容也值得肯定

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


李靖夫妇为哪吒所创造出来的家庭氛围以及他们的家庭教育理念,一变了哪吒的个人信念以及自我定义。

在影片中,陈塘关和龙宫都是要塞·关隘性质的“御妖重镇”。陈塘关人类抗击妖怪的第一线;而龙宫则更像是一个巨大封印,由龙族镇压着深海中更强大的妖兽。虽然两方的作用类似,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母亲形象非常丰满。

在国产电影里女性形象都是单薄苍白成为符号的,全都是男主们标的物,不是男主们的脑残粉,就是男主们的仇恨对象,女性只是男主们的成功学点缀。

本片中的哪吒母亲,立体生动,也有自己的事业。

哪吒有一个非常善良内心给予哪吒无比坚定信念的母亲,随时在哪吒有危险的时候出来保护他,给他安全感!

这是母亲们应该学习的地方:不管外面的人如何看待我的孩子,他在我心中就是我的孩子。纵使我的孩子多么不受别人喜欢,我愿意再苦再累也要和他一起。他是我的孩子,无条件的爱他!



这个母亲不只是为了孩子活,也是勇敢彪悍的独立女性。她怀孕时就活力无限,生完孩子跟丈夫一起守护百姓斩妖除魔,在工作之外也努力给孩子最多的陪伴。

这对夫妻是模范父母,在哪吒被冤枉的时候,都没出现父母误解孩子的戏份。

哪吒时日不多时,李靖夫妇对哪吒的未来有不同设想,母亲建议远走高飞、全职带娃,让他快乐地度过最后的日子。父亲要哪吒要留下来被村民认可,不能让孩子到死都被村民认为是妖怪。



不管是哪一种规划,父母都是带着无私的爱去陪孩子度过难关。他们对孩子的希望不是成功、也不是听话,而是希望孩子做个普普通通,不要伤害别人的正常人就好。——多么朴素又深刻的教育观!

教育不是一种强制灌输,而是以身作则,感化孩子。

哪怕是天性被魔丸干扰的哪吒,还可以靠父母爱的滋养来“逆天改命”。他从不伤人,想做英雄,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想的是不连累别人。



在这一版的哪吒准备赴死时,情深意重地向父母道谢。这跟“割肉剔骨”的悲剧形成了一种互文:你用高压对待孩子,只能得到叛逆和挣脱;你用爱对待孩子,孩子自然会爱你。



“父母皆祸害”这部分剧情由敖丙来承载,对比哪吒的情况,去体现教育方式的重要。

灵珠投胎的敖丙,有最优越的条件,善良听话懂事,还爱学习又成绩好。

但是家庭给他的教育,看似有道理,实则都是戕害。



敖丙的龙王爸爸自己不如意,就把人生理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他立马实现全家族的阶级跨越,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



整个龙王家族反复给敖丙灌输“你是我们全村的希望”“你一定要争口气”,却没有一个长辈说过爱他。

“爱”改变了哪吒的魔丸天性,激励着他改变命运,挣脱诅咒,明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算。”

这种改编和本片导演编剧饺子的自身经历有关,他本人就是在父母包容下成长的孩子。



饺子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学了医,但是在大三接触到动画之后,就开始搜罗各种动画软件教材,自学三维动画。

而在儿子闯入新世界追求梦想时,父母虽有不理解,但还是了选择了支持,资助他做动画买了一台电脑。

在2005年,饺子辞去广告公司的稳定工作,在家专心做他的首部动画短片。当时情况其实很不好,饺子的父亲去世,而母亲又退休,母子俩的唯一收入是母亲的退休金。

从25岁到29岁,饺子都闷在家里做自己的动画。在外人看来,这是不务正业。而饺子在闭关学习后,做出了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因为《打,打个大西瓜》,饺子获得了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等30多个奖项才获得网友和业界的关注。

在爱里长大的饺子,踏踏实实地追求梦想,最终拿出了一个有爱、有普世价值的故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胆舍弃掉了“跟父母决裂”这个传统情节,用另一种方式给传统故事加上新的注解。二者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和社会议题图景。

电影的结尾:“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冲着敖丙喊“说这是我爹教我的”。此时,李靖夫妇应该特别欣慰,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没有白费!

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如李靖夫妇般爱他们的孩子,也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会理解他们父母的用心。

所有孩子都是无辜的,只要父母有爱愿意付出愿意陪伴和理解,每个孩子都能开出善之花。

在哪吒和敖丙“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想要的并不是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而是自己面对人生、面对命运的态度。



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没有人能够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想要逆天改命,最大的对手不是环境、不是成见,同样也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