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李靖和殷夫人:父母最大的修行,是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2019-08-05     想太多的猫


文|莫妮卡

原创出品,抄袭必究。


这个暑期,最燃的电影,非《哪吒之魔童降世》莫属。

不同于我们印象中的浓眉大眼,一脸正气的哪吒形象,这部电影中的哪吒,凭着一张苦瓜脸,烟熏眼,带着一丝痞气和邪魅,丧丧的样子俘获了观众的心。

以前诸多版本中的哪吒和李靖,都是父子决裂,相爱相杀的套路。这一版中的李靖,完全是新时代好父亲的典型,而哪吒的母亲殷夫人,也是个温柔而坚定的好妈妈,摆脱了“慈母多败儿”的魔咒。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如何为人父母,这部电影给了我们很好的典范和启示。

一、成为好父母的前提是,做最好的自己

魔丸转世的哪吒,刚一出生就开始“作恶”闯祸,放火、追着前来恭贺的人们喊打喊杀,成了让全城百姓都闻风丧胆的妖怪。

百姓对哪吒感到害怕,李靖夫妇只能狠心把哪吒关在家里,因为这是唯一能留下他的方法。

殷夫人拼了命地去斩杀妖怪,为哪吒积福行善。

把所有的难过和压力放在心里,穿着铠甲陪哪吒踢毽子,即使受伤也不曾说一声,只为儿子开心。

因为不能全心陪伴他心存愧疚,一句“下次一定陪你玩到尽兴”。那一刻,像极了现实中的很多妈妈,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拼命奋斗又陪不了你,无论如何选择,总有遗憾、总有放弃。

父亲李靖,他是陈塘关总兵,自有他的体面威严,但为了保全哪吒,他一次次向村民许诺、道歉、认错,“李靖家门不幸,日后定会对这个孩子严加管教,一切他的过错,全由我一人承担。”

哪吒要办生日宴,他说“我挨家挨户去磕头,也要把人家求来。”

他徒手捉回海夜叉,也是为了还孩儿清白。

为了让哪吒躲过天劫,他更是偷偷求来换命符,想要用自己的命来换哪吒的平安。

李靖夫妇对哪吒的爱,毫无功利性,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到最好,只求孩子能够快乐。

正是因为李靖夫妇的全心浇灌,让哪吒有了逆天改命的魄力。因为,他有最好的父母,在尽全力做他的后盾。

很多父母指责自己的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对孩子各种抱怨,各种不满。遗憾的是,他们自认为有了“父母”这个身份,就可以对孩子为所欲为。以至于他们自觉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从来不对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加以反思。

反正自己做什么,都是为孩子好,自己不会错,错的永远是“不听话”的孩子。失去自我的孩子,只是父母手中的提线木偶,没有自信,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来,也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底气。

二、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平凡不平庸

殷夫人怀孕三年,哪吒生而为魔,受尽世人的冷眼,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哪吒受到同龄人的欺负,不被周围人的善待,从而性格开始变得乖张叛逆,走路吊儿郎当,咬根稻草当着社会人,把村子闹得鸡犬不宁。

消极地翘着二郎腿哼着小调: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

哪吒看起来就是处处是缺点,朽木不可雕,孺子不可教的典型。

所有人都站在他的对立面,不看好,容不下,只有李靖夫妇始终包容着自己的孩子。他们的真心接纳,让哪吒的魔性逐渐消散,他自愿戴上乾坤圈,甘心在山河社稷图里潜心修行,学着控制脾气。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但是要做到接纳,却不是那么容易。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总是毫不掩饰地嫌弃。

有一期《向往的生活》,宋丹丹和她的儿子巴图一起参加,结果巴图全程被亲妈吐槽。

早上起床后,宋丹丹发现和儿子差不多大的大华已经把早饭做好了,连连夸赞,转过头来和巴图说:“有换儿子的吗,我能换一个吗?”

之后在吃早饭时重申:“跟民政局说一下,我要换儿子!”

巴图说自己不会做饭,宋丹丹就吐槽:“怎么这么笨呢?我生了一个废物,但是废物也得利用。”

巴图为她手忙脚乱生火煮鸡蛋时,她却一边奚落儿子一边嫌弃:“唉呀妈呀,你这把灰全扇你妈的脸上和碗里了”。

说实话,二十好几的大小伙子,被亲妈当众吐槽,虽然是开玩笑的语气,但还是挺难堪的。

后来在《非常静距离》上,巴图透露,从5岁的时候,宋丹丹看着他胖就不舒服,还不留情面的说:“你这样还当演员啊?!”

是不是感到很心酸?不少父母都是这种“打压式”的教育,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潜能,实际效果恰巧相反,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多是自卑又敏感。

社会科学家提出一个概念: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对我们的评价非常有影响力,作为父母,就是重要他人典型的例子,由他们释放出的破坏自我的信息也格外的伤人。

父母对孩子的不认可,是一种看不见的伤害。不被父母接纳的孩子,会用一生去去抚平自卑,在漫长的时间里去塑造自己的自信心,幸运的人可能会在成熟之后跟自己和解,不幸的人则在往后余生都无法摆脱这样的梦魇。

三、对孩子抱着适度的期望,无条件去爱

影片中哪吒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天下最好的父母,而相比之下,敖丙真令人心疼。

哪吒是“全村人的失望”,但他的父母却在无条件爱他支持他,最后涅槃重生。

敖丙作为“全村人的希望”,所有的爱都是枷锁,他身负拯救家族的重任,他是“别人家的孩子“,却活得孤独而疲惫。

陈塘关一战,龙王带领全龙族,拔下身上最坚硬的那片龙鳞,为敖丙做了一身坚不可摧的万龙甲。

但前提是:儿啊,你一定不能辜负我的期望,一定要拯救全龙族!

敖丙的父亲,是自己无能无力,转而把他的人生期望都转交给敖丙,于是他活得累,敖丙也活得辛酸。

他从来不关心敖丙想要什么,他只是把敖丙当成自身信念的延续。

这让我想起电影《致青春》陈孝正的一句台词:“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大厦,不能有一厘米的误差。”

面对事业和爱情的选择,他是挣扎的,这种挣扎来自于原生家庭带给他的自律、严谨、刻板,来自于他规划好的寸草不生的人生大路。 他不敢去爱,没勇气犯错,也没有底气改变。因为他的身后,空无一人。

他的妈妈,只教会他:成功就够了,快不快乐,不重要。

单调而没温度的教育,让陈孝正最后也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一类人。因为社会这个大染缸,终究有母亲触及不到的地方。孩子教育缺失的那一部分,只能由社会去填补了。

如果父母一定要用过度的期待去要求自己孩子,是不公平的,会给孩子造成额外的压力,还会适得其反。更可怕的是,很多父母明明自己就做得不够好,还要孩子足够出色。

台湾著名作家吴念真曾经讲述过这样的事情。他的儿子数学成绩很烂,老师在和家长的联络簿上写道:“数学成绩要加强!”儿子回到家里,母亲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吴念真赶紧把老婆拉到厨房,问:“你原来读书的时候,数学有没有很好啊?”老婆回答说:“很烂!”吴念真说:“我也很烂!大学联考才考了10分。”

然后吴念真和老婆很认真严肃地谈了这个问题: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作为父母,时刻要记得,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很多时候,不成功未必是不够努力,而是强人所难的事,再努力也没有用。

自己是个平凡人,就不要强求孩子能够成为人中龙凤。我们的孩子终将平凡,尘世中,绝大多人是平凡的 ,而不平凡,也是在平凡中造就的。对孩子,我们始终要无条件去爱,无条件给予,不要给孩子造成“我不优秀,我的父母就不爱我”的错觉。

身为父母,最基本的修养,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如果是你自己的心愿,你自己去完成,孩子,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四、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在哪吒极度暴怒的时候,妈妈的爱却能让他平静下来,看似彪悍的殷夫人,把所有的柔情都给了哪吒,当所有人都容不下这个“人间魔头”时,也是在李靖夫妇的坚持和保护下,哪吒才留了下来。

面对只能活三年的哪吒,父母的选择有所不同。

妈妈希望一家三口离开这里,带着哪吒看遍世间繁华,在他短暂的生命里,过他最想过的日子。而爸爸不希望哪吒浑浑噩噩过一生,即便是三年,也要活得有意义。

他让哪吒跟太乙真人学法术,修炼心性。为了鼓励哪吒,甚至谎称他是灵珠,“剩下的两年,我会将哪吒引入正道,让他被世人认可。”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皆为爱你,没有对错。

他不希望儿子被偏见所累,告诉他,“你今后的路还很长,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永远不要放弃。”

正是因为父亲的这句话,哪吒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让他在面对世人的成见时没有屈服,让他在面对“命”的时候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也让他在最后一刻骂醒敖丙:“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

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很多人还在争论:孩子到底应该是穷养还是富养?

黄磊曾说:”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养”。

为家人下厨,陪孩子读书,不管工作多忙多累,从不吝啬给孩子陪伴,黄磊用行动告诉孩子们,他爱他们。他给两个女儿起的名字中,一个是慈,一个是爱,他说把慈爱放在心里,这样的人生才会幸福。

爱会令人内心充盈,精神丰富。

爱亦会令人变得柔和平静,更懂得付出和感恩。

在爱里长大孩子,永远眼中有光芒,心中有远方。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中成长,愿每个父母都能成为最好的父母,成为孩子的后盾,成为自己的英雄。

今日话题:你呢,看完《哪吒》有什么想说的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Q-hYGwBUcHTFCnf1NK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