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橙先生原创旅行作品*
*记录生活回归最美初心*
*欢迎转载关注评论收藏 *
去诸暨之前,我对诸暨一无所知。
我的吉他师父是土生土长的诸暨人,他在我的家乡漂泊了数年、辗转数地,最终落叶归根,跟自己的家乡紧紧绑在了一起。师父年纪不大,有狂野的心,只是经历尘世与人情,心就渐渐被打磨得像磨面粉的坨,圆润而安静,默默承受着世事的突变与无常。
我江浙自驾游路过诸暨,于是就投奔了师父去。故人相见,分外激动。师父带我在诸暨转悠、介绍诸暨风土人情。我那会才知道,诸暨是有底蕴、有内容的一座城市:西施故居、斯宅古村落、斯民小学、诸暨珍珠市场等等。有古风、有新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在诸暨玩的所有的景点中,唯有斯宅古村落确实让我意犹未尽。
斯宅村是一个建于明清时期古色古香的村落,这个地方处于诸暨市的东南部,位于诸暨的山间。但其间路况甚好,有河蜿蜒,现代交通工具可以徜徉于河边。听师父说,即便在古代,这个地方也是好山好水的富裕之地。我坐在车上,感受着这里的藏风纳水,看着两边民风淳朴:浣溪有女归来,老汉耕田而归,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间。
斯宅村远离闹市,因此这个村子里面的很多古迹都保存得很完美,并没有损坏多少。靠近古村落时,是现代建筑横亘于河两边,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慢,山上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内心泛起幽静的恬然。车停于古村落门口,扑面而来的是古今融合的一座恢弘,端庄、静雅,不突兀。古村落至今还有老人居住于内,他们静守于此,并不追求现代化的脚步,木桩、青瓦、砖墙,这才是他们的根。
在斯宅里面有千柱屋、下新屋、上新屋、新谭家等等台门,而其中的千柱屋、下新屋是我们国家的重点保护单位。千柱屋距今两百多年的历史,里面一直有人居住,斯家子孙在这里繁衍,他们生生不息,至今仍在延续着不老的传奇。这里面的参观曾经也是收费的,许是因为江南的大户人家不在乎这些蝇头小利,渐渐地它就变成免费开放了。比起现在很多动不动收费的村落来说,真的算是一股清流,因此也收获了不少好评。
斯宅还有一副没有雕刻完的百马图,据说那时候,雕刻这幅百马图的匠人母亲突然生病,他需要回乡看望母亲,所以百马图工程就暂被搁浅了下来。然而,这位匠人却一去不复返,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这个故事后来被斯家人广而流传,演绎出了新的故事:只要百马图依旧残缺,就代表着远方的孝子还在尽孝呢。斯家人就是这么浪漫而富于想象,他们对历史宽容、不苛求生活,才为他们赢得了无数的名声。
斯宅最有名的还是小洋房了。洋房建于民国初年,当时的乡绅斯魁士倾巨资建成。风格中西杂糅:红漆白灰间,中式传统雕纹随处可见,西式圆拱玻璃窗夹杂期间。著名的大汉奸胡兰成曾经逃难委身于此,张爱玲千山万水赶来寻他时,这里早已人去楼空,原来胡兰成早已另有新欢。如今小洋房已经物是人非,徒留下空荡荡的寂静。据说张爱玲曾经在此居住了三天,我想那三天她肯定是在这里以泪洗面、心如刀绞。痴情如她,当年站在楼上的窗口向外翘首以盼时,她是否也看到楼下不远处的斯宅在风尘中端坐,她是否也思索过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应当珍惜当下,珍惜自己啊!
小洋房门口
张爱玲是否曾在这里沉思?
我在斯宅内流连忘返,穿梭于寻常人家里。斯宅内是允许游客随意拍照的,索性我就跟着朋友探索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与小猫逗趣、与老人聊天,静观花草斑驳横梁,远听小鸟翱翔天际。听老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拼,但是他们仍然守在这里,是为守着斯家的命脉、守着斯家的祖宗。有一句话说得好,此心安处是吾乡。年轻人在外面挥洒汗水、奋力拼搏,而这里,永远是他们心中的家乡。
据师父说,我国的百家姓里面并没有“斯”这一说,斯这个姓氏是“史”衍生过来的,而斯宅算得上是我国最大的“斯”姓人的聚居地了。那在这样的山区内,斯家人是如何传承家族、繁衍生息的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可以在千柱屋大门上方的砖雕上找到答案。这个砖雕经过百年历史,但却并未停止过更新与维护。
斯宅人有一个传统,每一个斯家人外出飘泊,经历重重艰辛、赚得金钱之后,最终还会落叶归根,为斯宅添砖加瓦、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斯宅人的这个传统,也是基于他们一直以来秉持着的教育为上的理念。这也是为什么黄埔军校从第一期到第二十一期的少将名单里,几乎都会有斯宅人的原因,而这也的确让人瞠目结舌、佩服不已。
如果你对古村落感兴趣,那么有机会,你一定要来诸暨的斯宅看看。这里有江南的烟雨,有历史的优雅。这里是现代化建设跟文化沉淀的完美结合,它不紧不慢地守着这一方天地,就等着你去揭开它的面纱,给它一个深情的凝视。
世界之大,趁年轻我们一起去闯荡。
我是无橙先生,一个曾经游历过二十二个国家的散漫游者。
希望自己的旅行经验、心得能够帮助到同路之人。
本文图文为小编原创撰写拍摄游记,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我、在我的游记下面评论并留言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