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民俗采风 | 过小年除了祭灶,还有一件最有仪式感的大事要办

2020-01-17     天下新鲜事


中国人推崇慎终追远,祭祀祖先之风古已有之,虽历经数千年,却从未中断过,即使是在“文革”管制那么严的时期,仍有不少人在偷偷地祭奠。

在牟平观水一带,民间除在清明节、月日(农历十月一日,寒食节)去扫墓、祭祀外,每年春节,家庭和宗族还要举办一次更大规模的祭奠。其间的程式要求颇为繁琐,但也正因为这样,祭祖一事才显得格外降重而又庄严。

家庭的祭祀,要在腊月廿三,即小年这天的上午,开始摆供。长辈(祖、父)健在的,就在长辈家摆供;长辈不在的,就由长、次、三子……依序在其家中摆供。摆供的位置,一般在正房中屋靠北墙处(大户人家设有专屋祭祀)。

先是将当年男性逝者的名字添写到挂谱上(未成家的男性逝者不能上谱),之后,将谱挂在供桌的正上方。无挂谱的,就把谱书摆在供桌上。谱书也没有的,就用红纸做个长方形的牌位,将其长辈的名字写上,供着。如有先祖画像的,要将其挂在谱的右侧;无画像有照片的,可挂在谱的上方。


供桌上,要摆放囫囵个儿的鸡鸭鱼和枣饽饽等食物,桌的中间设香炉,蜡座摆在桌的两边。

家庭的摆供,一是供自家兄弟祭拜,二是供本支未出五服(辈)的来祭拜,三是供近亲戚来祭拜。

再说说宗族的祭祀。宗族的也要在小年这天摆供,大姓族的都建有祠堂。当年男性逝者的名字,要在这天添写到挂谱上。因宗族的挂谱大多在4×3米左右(根据宗支人口的多少来定),就不能与先祖(始居祖)的画像同挂在一起,一般是挂在供桌对面的墙上。

宗族的供桌上摆供的猪鸡鸭鱼等,也是要整只的,其个头要比家庭摆的大一到两倍,且要成双配对。大的枣饽饽大似脸盆,小的似中碟大,也要成双,即每边四个小饽饽摆下面当底座,把大饽饽放上面。

祭奠讲究时辰,是从年三十晚的零点开始。大的宗族都有司仪主持(一般由文化程度高和资格老的人担任)。先是燃放鞭炮、烧纸,接着宗长讲话并宣布祭奠开始。宗长先带领各支的长老(最高的一辈)行礼跪拜,然后按长、次、三、四支依序跪拜(有的是按先来后到的顺序)。


迁居外村的也要按时来祭拜,如过了五更时,就不准进祠堂。

祭拜时要按辈份从前向后排序,即使两个人不是同辈的,也不能一字排开。

宗族每年的摆供也是按长支(此分支是按始居祖生有几个儿子来分支的,在农村大都称长份、二份的)、次支……依序轮流。

如有本宗迁徙到本县乡或邻县乡隔得较近的,也要轮值,即原居宗支的轮完后,居外的要在宗长的带领下,于正月初三这天披红挂绿,敲锣打鼓地来接回去。双方交接时,要锣鼓鞭炮齐鸣,接方人员要全体跪拜后,把装有宗谱、画像的木箱接去放进花轿里,然后交方再行跪拜礼,并要护送出村。接方回去后要在祠堂举行迎放仪式,至此才告一段落。

文 吕晨光

原文发表于《烟台晚报烟台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AAAs28BUQOea5OwADx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