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入睡时间影响智商?会摧毁大脑“可塑性”,多半孩子不达标

2020-08-02     贝贝豆育儿课堂

原标题:孩子的入睡时间影响智商?会摧毁大脑“可塑性”,多半孩子不达标

总是听老一辈人讲,孩子的觉越少,说明这个孩子越聪明。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商高低,与遗传基因、孕妈孕期时的状态、父母的文化程度……等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其中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孩子的睡眠时间。

与老人们的“经验之谈”恰恰相反,越是睡眠充足的孩子,智商越高。

  • 睡眠时间不足8个小时的孩子,61%成绩较差。
  • 而那些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的孩子,76%成绩不错,11%成绩优秀,只有13%成绩较差。

睡眠就像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人类的大脑也需要休息,而睡眠就是大脑休息的时间。如果睡眠时间不足,那么大脑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长此以往,大脑经常处于超负荷的状态,神经元就会逐渐萎缩,坏死,更甚者还会干扰神经传递信号,这将意味着孩子的反应会变得越来越慢。

案例故事

洋洋今年三岁了,是一个典型的“小夜猫子”。

据洋洋妈讲,洋洋从小就是“睡觉困难户”,常常睡到半夜起来玩儿。后来长大一些了,就开始不愿意睡觉了,每次妈妈叫她上床睡觉,她总是要说:“让我在玩儿一会儿。”

而这一会儿,往往就要等很久,即便躺上了床,也无法立即入睡,总是缠着妈妈一个接一个的讲故事。好不容易讲完了故事,该睡觉了,她又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尿尿,时不时还浑身痒,直到将妈妈熬得筋疲力尽了,她才能安静下来,乖乖入睡,而这个时候往往都已经在十一点左右了。

每当听到在小区里听到其他妈妈说,自家的孩子不到晚上九点就睡着了,洋洋妈妈总是特别羡慕,经常向人家讨教,但得到的答复基本都是,家里人都睡得早,所以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早睡的习惯。

这样的答案听得多了,洋洋妈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自己本身就是晚睡一族,往往都晚上十点多了,洋洋家还是一片灯火通明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自然就会处于兴奋的状态,无法安心入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晚睡的习惯了。

正确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很有必要,别给“睡眠不足”留机会

有研究表明:三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如果孩子在三岁时就睡觉时间不规律,就会导致他们在智商检测中得分偏低。

在养娃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刚出生的小孩儿对睡眠时间的要求很高,他们通常都吃吃了睡睡了吃。

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逐渐减少的过程,就是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时间的最佳机会。

培养孩子一觉到天亮的习惯

很多孩子因为精力旺盛,常常睡到一半就要起来玩儿。这时候家长就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打开灯,陪着孩子玩儿,等孩子玩儿累了再接着睡;另一个选择就是维持关灯的状态,继续想办法将孩子哄睡着。

第一个选择,会让孩子知道,不管自己什么时候醒来,都可以继续玩儿。

第二个选择则会让孩子知道,半夜里醒来不能玩儿,只能睡觉。或许前几次强行哄睡会有一些困难,但孩子的适应性远比我们想象得好,只要坚持上几次,孩子就知道晚上醒来,要继续睡。

睡觉前也需要一些仪式感

对于那些到了时间点却不愿意上床睡觉的孩子而言,家长朋友们可以试试这样做。

  • 提前给孩子洗漱好

有时候孩子明明已经困了,但是由于又被洗漱了一番,导致精神再度亢奋起来。所以提早洗漱好,有利于孩子一犯困,就立刻上床,进入哄睡的阶段。

  • 提前搞好睡眠环境

将除了卧室以外其他房间的灯全部熄灭,卧室的灯光换成较温馨的暖色光源,增加睡眠气氛。然后负责哄睡的家长要提前上床,等待着孩子。

  • 合理选择助眠方式

给孩子讲睡眠故事时,要选择那些有利于睡眠的故事,那些过于搞笑,或是让孩子动脑筋的故事,则不适于在睡觉前讲,这样会让孩子过于兴奋,而无法快速入睡。

  • 灌输睡眠时间概念

养成跟孩子说“晚安”的习惯,说过“晚安”之后,就代表着要开始睡觉了,不能够再说话或是起来玩耍了。

同时,家长也要做到,说过“晚安”之后,就进入“真实”的睡眠状态,即便睡不着,也不要偷偷看手机,或是下床走动,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尽快入睡。

睡眠对于孩子而言,甚至比一日三餐的营养更为重要,睡眠不好,不但会影响孩子大脑智力的发育,同样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以及孩子的健康。

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果有不良的睡眠习惯要及时纠正。这样,孩子才能越长越聪明,越长越高。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uH8sHMBd8y1i3sJXCy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