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已经来临
这个假期你想如何度过呢?
购物?逛街?吃饭?
太没新意了吧!
不如听小亦来讲讲
北京经开区过去的事情
大粮台
“大粮台”是大兴区亦庄镇原辖管的一个比较大的自然村,已于2002年因北京经济开发区征地拆迁。村民已搬至距原村址西侧不远的“天宝家园”小区。在旧村址上,已新建起了格林小镇生活区。
80年代 村民在屋前与新买自行车合影
查阅史料,“粮台”是清代专门负责军粮的重要机构。设有“文案所、内银钱所,外银钱所、军械所、火噐所、侦探所、发审所、采编所”共八所。在南海子所设的“粮台”位于凉水河东岸,与西岸的鹿圈隔河相望,属神机营军需处。因东侧里许另设有一处管理用房,所以被当地分别相对而称为“大粮台”和“小粮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国变”后,随神机营而撤销,遗址也随之荒废。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官准南海子(南苑)招佃垦荒,引来“内务府官员”、“上层太监”和“绅商富豪”等权贵,纷纷到这里置地办私家庄园。其中“粮台”遗址及周边土地即被大太监李三顺看中,在此建起了一座在南海子里手屈一指的硕大庄园。
李三顺原本是慈禧太后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因为由他引起的一场轰动朝堂的“庚辰午门案”,使他因祸得宠,成为了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之一。
事件发生在清光绪六年(1880年)的中秋节,慈禧太后命时年15岁的李三顺带另外两个小太监,出宫前往位于太平湖畔的醇王府给胞妹(光绪生母)送几盒糖饽饽(月饼)。按清律,太监出宫只准许走旁门。可人送外号“李三嘎子”的李三顺,仗着慈禧太后之势,非要硬闯午门。结果遭到午门护卫的坚决阻拦。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在争执中.碰翻了食盒。李三顺见罢就哭着跑回宫,来了个恶人先告状。慈禧太后盛怒,非要将午门两名护卫处死。引起朝堂上下一片哗然。此事惊动了时任翰林院左庶子的张之洞和右庶子的陈宝琛,二人联名上疏争谏。慈禧太后自知理亏,只好改判两位门军流放边疆。为了表示公允,也判了李三顺杖责之罚。从此,李三顺更受慈禧太后另眼相看,成为慈禧身边的心腹太监。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官准南海子(南苑)招佃垦荒,这时的李三顺已近不惑之年。为了给自已留后路,即用多年收敛的大量钱财,在南海子凉水河东岸置办上百顷良田,并在大粮台遗址上建起了硕大庄园,定名“俊德庄”。又在小粮台遗址上建起了“俊德堂”。
椐大粮台村老人回忆,俊德庄占地170亩,庄园四周建有高一丈,长约3里长的土围墙。辟有南北两座庄园大门,围墙四角建有岗楼,墙外还挖有护庄濠沟。李家宅院建在庄园的西北隅,建有三进院落磨砖对缝瓦房114间,约占整座庄园的四分之一。为了储存粮食,还建有一座七间高大的铅板楼,被风水先生称为“龙头”。在庄园中间偏东位置,挖有一个约30米见方的畜水池,被风水先生称为“龙腹”。水池向西修有通往庄园墙外的泄水沟,水沟通往庄外的凉水河,被风水先生称为“龙尾”。在庄园的东北侧,是一块场院,在庄园的东南侧和西南侧是两块菜园。庄园内打有一大两小三眼水井,大井供庄园饮水,小井用于浇菜。此外,庄园内还设有磨房、碾房及牲口棚、大车棚、更房、长工屋等。
慈禧太后病死后,李三顺来到俊德庄颐养天年,住在道西的一所大四合套小四合的宅院里。每个四合院都建有一座高大门楼。推开大门,迎面是正房,两侧分别是东、西厢房。李三顺和他的老婆三太太就住在这所宅院里。民国六年(1918年)李三顺就病死在这里。
笔者小时候曾听本村当时为李三顺丧事搭棚的苏永和老棚匠说过:李三嘎子的丧事足足办了六十三天,在俊德庄办了二十一天,在北京城里办了二十一天,在北郊坟地又办了二十一天。整个庄子都要见白(带孝),连他们这些棚匠、厨子、吹鼓手等也都发了孝带子。棺材用的是金丝楠木,桃红浆的里子,铺蓝绸子底子。出殡的时候更是“盛况”空前,灵柩是六十四人抬的龙头凤尾杠。前面有殡仪队、开路鬼、纸人纸马、松狮松亭等接连不断。后边有和尚、老道、哭丧队吹吹打打、哭哭啼啼。俊德庄这边灵柩还没起动,最前边的仪仗已经到五里开外的小红门了。
李三顺不可能有后,死后由他的养子李洪年(李三秃)继承。李三秃为富不仁,是当地有名的恶霸地主。俊德庄曾发生过李三秃无故枪杀拾麦穗贫民吕四妹的命案。事后李家买通官府,最后,法官竟以“试”枪误杀定案,判李家赔给受害者家一些银元了事。可见当时俊德庄势力非同一般。
50年代村民照片
到俊德庄应招为佃的,大都是来自河北南皮、涿州、清河等地区的贫苦农民,相继在这里落了户。据当地老人回忆,最先来此落户的有:刘俊宝(后人刘恩、刘慧、刘忠)、李凤祥(后人李文生、李文明、李文禄)、赵庆山、赵洪臣、赵洪祥、肖清顺(后人肖进财、肖金贵、肖文海)、徐珍(后人徐凤友、徐凤才、徐凤来、徐凤英)、王振山(后人王慧金、王慧民、王慧恩)、张富(后人张连祥、张连文、张连海)、张永泉(后人张德禄)、王国良(后人王德祥)、王文正(继子王德明)、王有义(后人王凤明)、李景生(后人李振江、李振荣)、李景文(继女李振英)、王子明(继子王顺义)、周子明、桑俊亭(后人桑玉柱、桑玉良)、安洪臣(后人安书静、安书友、安书礼、安书兰)安洪奎(后人安书恩、安书昆)、杨宝山(后人杨祥林、杨森林、杨树林)、陈永祥(养子陈景波)、周广永(后人周朝聘)、刘朝弼(后人刘守柱、刘守财、刘守华、刘守明)、赵春成(后人赵玉海、赵玉江)、张玉荣(后人张宝志)、后殿轩(后人后俊海)、张正仓(后人张凤来、张凤起)、杨广亮(后人杨万林、杨万山、杨万水)、孙宝元(后人孙忠利、孙忠福、孙忠华)、孙宝祥(后人孙忠来、孙忠卫、孙忠文)、周邦祥(后人周振生、周振海)、白树山(后人白瑞尧、白瑞祥、白瑞文、白瑞友、白瑞生)、宋继华(后人宋福全)、庞启富(后人庞广德、庞广恒、庞广树)等。
大粮台村村委会
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李家逐渐开始衰落,相继将地亩财产转卖他人。李家大院先是落到俊德庄管家,人称“邓扒皮”之手,解放后被人民政府没收,成了大粮台小学校址。小学迁出后,这里被用做村委会办公的地方。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被彻底拆除。
新中国成立前,大粮台村的人口显著增多,已发成海子里地区的较大的自然村落。到本世纪初,已发展到三百余户,超千口人。
俊德庄清属顺天府大兴县;1928年属河北省大兴县;1946年恢复大粮台名;1948年先后属北平市23区、14区、11区;1956年属北京市南苑区鹿圈乡;1958年属大兴县红星公社天恩大队;1962年改属亦庄大队;1984年属亦庄乡;2000年属亦庄镇,直到拆迁前。
想了解北京经开区更多历史嘛?
明天我们精彩继续~
END
本文由北京亦庄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字:张友才
编辑:刘郁竹
北京经开区开启服务新模式,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权威发布!您关注的北京经开区企业复工复产问题答案来了
北京经开区发布22条复工防疫指南:通勤、工作、就餐一应俱全!
保障生活必需品!北京经开区出台日常就餐及生活必需品保障指南
科技战“疫”,北京经开区发布首批76项抗击疫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清单
鼓励云办公、减免房租……北京经开区发布支持中小企业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