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相亲脱单,太...难了

2019-12-11   虎嗅蔷薇

相亲市场的主要玩家已经迭代到95后,六成单身人士相亲已经超过8次,曾经四处去嗨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赴约相亲的路上。



一通折腾猛如虎,今年见过的相亲对象能坐满一辆公交车,但2019即将结束时还是实打实的单身。


所以,相亲脱单为什么那么难?


大多数失败的相亲,结束在第一面后

首先要承认一个事实:一见钟情是童话,一面否决才是现实。在相亲第一面被“刷”下来是常事。


听起来令人沮丧,但也意味着用这种方式排除错误的人时间成本最低。


研究表明,即使相亲前准备的书面资料表示双方再般配,多数人在见面后短时间内就可以决定要不要交往。


靠相亲脱单,太...难了


相亲23次的刘薇,这一次遇到了“眼缘很好”的男孩。他聊起互联网公司斗志昂扬,愿意迎难而上接受挑战,她很赞许这份上进心。男生接着说:“不过呢,家庭后方要稳定。”


“瞬间我心如止水,只能期待下一位了。”她听出了男生话里的试探。



外表很乖的她不止一次被相亲对象说“漂亮知性,适合结婚”“想找踏实过日子的女孩,我觉得你很合适”。刘薇知道这种评价没有恶意,但立马默默划清界限:“我心里是有奋斗小火苗的,希望对方是和我并肩作战的队友,而不是让我为家庭白白做牺牲。”

相亲的难点在于,如果两个人“第一面感觉还行”,接下来不一定有漫长的时间继续磨合,两个人不得不“快速抉择”。

感情中男生往往最先动心,只用一两周就能确定心意,而女生需要几个月确认“我喜欢他”,再用几个月确认“他也喜欢我”。


男女感情进度条本来就差异巨大,在相亲这种目的性很强的系统里,给彼此的确认时间缩得更短,甚至不少人默认第二天不联系就没戏了。



很多人以为90后95后特立独行,为爱疯狂,实际上他们是更加清醒务实的一代人。


据《探探95后恋爱报告》,上海、北京、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区的95后普遍对另一半月收入要求1万以上:“我自己衣食无忧,自给自足,如果恋爱要降低原本的生活水平,那我宁愿单着。”


在豆瓣“相亲后的吐槽”小组的70026条帖子中,平均每6个帖子就会提一次“家庭”,而“工作”和“户口”平均每3、4个帖子就会出现一次。



关于相亲对象“性格”“三观”“能力”“人品”“有趣”的讨论同样热烈,从“男生喜欢找姐姐,女生喜欢找爸爸”“宁愿要二婚,不要没谈过恋爱的”神总结可见,恋爱成熟度直接与个人魅力挂钩。


来源:《2019职场单身人才调研报告》


而另一方面,相亲次数过多的人,脱单难度也增加了。


这个人哪儿都好,就是比之前那人矮了点。我都单身好几年了还能凑合?再看看下一位。”


据扬子晚报,某位93年女生相亲50余次仍单身,甚至放出气话“说不定哪天我就找个人随便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