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闸工业的早期发展丨南通造纸厂

2019-08-08   濠滨网

百年前,唐闸商贾愈迁、市集以兴,俨然成为通海地区的交通枢纽与苏北新兴的工业重镇,揭开了近代南通历史辉煌的篇章。江海一隅的荒芜之乡唐家闸,从此名声遐迩,跻身近代世界著名的新兴工业城镇,并历经百年成就了唐闸工业重镇的跨世纪辉煌。

这些离开不了唐闸工业的早起发展,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后,衍生出的南通造纸厂的历史。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之后,急需包纱纸,于是派徐潜赴日本学习。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竹园纸坊”,生产机制纸,因亏本停办。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张詧、张謇、潘震东、施元升筹设大昌纸厂,收购“竹园纸坊”,以其为基础加以扩充,利用大生纱厂下脚飞花和浮棉为主要原料,生产纱厂包纱纸和翰墨林机械印刷工场所需的印刷用纸。

后因造纸设备落后,生产的纸质厚薄不匀,加之原料大涨,无奈之下被迫停产。1947年邑人张通武筹集法币6.1亿元,在唐家闸资生铁厂东创办通成纸厂,聘用台湾籍上海人张林泉任工程师,由杨钤余、吕静涛及冯国衡等参与管理,次年正式投产,生产灰色纸5.5吨。

建国后的1949年通成纸厂生产已达161.95吨。1960年,民政部门所属益民造纸厂并入通成纸厂,是年生产纸7407吨。“文革”期间,改厂名南通造纸厂。

1970年,该厂生产的单胶纸,纸质挺括,伸缩率低,光洁度好,《红旗》《新观察》《文物》等国家重点刊物用于印刷封面,年产量达970吨,同时试产鸡皮纸、双胶纸。

1982年,中央出版大型系列丛书《当代中国》,国家造纸总公司作为政治任务,全国十多家纸厂送样,结果经专家挑选,认定南通造纸厂的“65克双胶纸”为首选。南通造纸厂接此任务后,改配方,改工艺,按特别标准,精工细作,创新技术,先后共供应优质双胶纸100多吨,还为《中国百科全书》的插图提供用纸。

1986年生产梅花牌1号鸡皮纸,获江苏省优质产品称号,1987年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全国总工会“十大”期间,文件印刷专用纸缺口2吨,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派员到南通市总工会,由南通造纸厂落实到2吨,满足了大会文件的急需。1987年生产双胶纸4995.48吨,鸡皮纸572.61吨。1990年工厂停产改制。

1

代表性遗产

目前南通造纸厂只有一个车间继续承包纸生产。该厂厂区及全部厂房均保存完好,机器设备仅遗存英式滚压纸机一台,仍在使用。

工业革命最大的贡献在于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现存的唐闸近代工业历史遗存,是自洋务运动以来,我国近代工业历史遗存中整体规模保存最完整、最集中,工业门类保留最丰富、最充实,原址原状保护最真实、最完善,同时又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和宝贵历史见证。

而今,站在高处,换一个角度俯瞰唐闸,除了工业遗存,更能认识一个新的唐闸民族工业风情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