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如梦 佳节忆亲 ·马婷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10-31   掌上扶风

清秋如梦 佳节忆亲


本文刊登于10曰1日《中国青年作家报》

七八朵菊花飘香,三两杯薄酒暖身,一支茱萸随身戴,几多亲友遥相忆,佳节重阳,重阳佳节,蓦地,又念起一些故人来。


对重阳,以前许是有些怠慢了,忆年幼时,总以吃穿为乐,中秋月饼,端午粽香,自然在心里,占的分量重一些。那时,重阳只存在于书本中的诗词里。

我怠慢它,它也不恼,年年如约而至,到了暮秋时节,菊花漫野,香气四溢,采一支簪在头上,格外的清新雅致。总有一日,爷爷要将那结红色小果实的植物折下来一簇簇,装在用布缝成的囊里,系在我身上,那时,只道是新奇,不时的用手触摸这香囊,总想着何时能吃掉里面的东西,而今,终于懂得了那袋中之物便是诗词中的茱萸,也知道那日即是重阳佳节,却再未佩戴过他做的香囊。


而今,佳节又至,菊花茱萸依旧,也学会了喝三杯两盏淡酒,登高之时,却永远少了他的呵护。都说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十八年了,他是否已重生为一铁血汉子。


忽地又想起了他,在这倍思亲的佳节里。

十八年了,我体会过唯一的一次亲人离世,就是十岁那年,爷爷选择结束人生这场旅行。

我仔细地回想着,庆幸他的样貌还清晰可见,真怕,再过些时日,便忆不起来了,那个时候尚小,哭一场,也便过了,姑姑说,以后,没有人给你做糖泡馍了,便哭了。爷爷不会做饭,妈妈不在时,总是用糖水泡些馍给我吃,现在想来,小孩的哭,似乎因为太常见了,总不见的肝肠寸断,总不见的打动人,也总是容易接受亲人的离世。

而今,随着年岁的增长,对生老病死之人生常态愈发了解,便愈发担忧,那样的场景,不容想象。

我终是一直记着,那仅有的,支离破碎的记忆。

爷爷是个老党员,在水利上工作过,后来回了乡,便在村上当了几年干部,当然,这些都是后来听他人提起的。他是典型的独自一人抚养子女长大的案例,奶奶去世的早,他便既当爹,又当娘,只是,他的脾气总是不好,该是有些敏感执拗的,我猜,因为我的敏感倔强,总该有些源头。我想他大概是原谅不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只顾着忙外面的事,他的男儿情怀,以至于对奶奶,无暇关心,脾气上来时,偶尔大声呵斥,甚至拳脚相对,所以奶奶,是个苦命的女人,早早的便离世了。

爷爷总是留着那把梳子,我见过一次,躺在他的抽屉里,小时候,总爱翻大人的抽屉,里面好似藏着无尽的宝藏。

有次,便翻出来了,那个时候太小,根本不懂得,那是爷爷一生的亏欠,甚至说愧疚。他的后半生,总是在追忆与痛苦中度过。

对爷爷的记忆并不多,零零散散,拼凑成的。只记得每年暮秋,他总要泡一杯菊花酒,对着奶奶留下的那把梳子,独自畅饮,菊花入酒,瞬间香气弥漫,而我总是在他旁边,咂巴着嘴,眼睁睁地看着他一杯一杯的饮下,心里想着哪怕舔尝一口也好,却始终未能如愿,唯一得到的,便是那个装了茱萸的香囊。当然,那时,我并不知晓他是在重阳之日想念故去的奶奶。

或许是这种思念太甚,太过难熬了,他才选择起身,去寻找奶奶,只是,就这么扔下了我,此后多年,逢重阳佳节,我再未佩戴过茱萸做的香囊,菊花酒却能喝上几口了。

后来,也曾梦到过他一次,那是在熟悉的路边,他用笛子给我吹着曼妙的曲子,我听得如痴如醉,就这样,日子久远,竟不知不觉,便长大了。

多少次春节,都会跟着父亲去坟地里请他回家过年,前几年,每每到了坟头,便泣不成声,踉跄着,点一根香,折一枝坟头上的松柏,一路将他引回家,将香擦在他的灵位上,日后,便顿顿饭端过来供着,到正月十五时,再将他送回去。以至于每年除夕前,擦洗他的牌位时,都会想起很多,继而双眼模糊,日子久了,便也淡了。只是每每有所进步,便会想起,他若在,该很自豪。

最后一次去他坟头,是要结婚了。前一天下午,跟着父亲,去跟他道喜,跪拜下来,我竟未细想,他故去,已十几年了。父亲嘟嘟囔囔地诉说着,大意就是爷爷最疼爱的我,如今长大了,要嫁人了,说着说着竟变了声音,而后低头不语。我知道,他是有些不舍,轻轻地拍了拍他,其实,我也早已泪目,只是强忍着将带来的酒提起来,滴了几滴在墓碑前的土地上,那是爷爷最心爱之物,或许一切情愫都可以涵盖其中,只是,我却再不能陪他畅饮。

拼搏的日子总是忙忙碌碌,以至于不能时常静下心来梳理记忆,偶尔于城市角落看到菊花绽放,想想时节,才知佳节又至,此后几月,阳气渐弱,阴气渐长,裹了裹身上的衣服,便匆匆离去,心却不能平静了。

重阳重阳,两阳相逢,便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一天,故这一日,古人便以登高辞青,簪菊饮酒,佩戴茱萸来避凶气,同时求得延年增寿。古之佳节,自是流传下来很多美好传说与诗词,早在《礼记》中就有对重阳之日的记载,战国时期即已经形成节日,汉朝更是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和大型饮宴活动,“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不知怎的,我却更喜欢李白诗中“清秋节”这样的称谓。清秋如梦,佳节忆亲,自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后,人们便更加将此日视为亲友团聚,陪伴老人的时节。我也在此时,想起了故去的爷爷,是该带一瓶菊花酒,再去看看他,而后,携三五好友,登高怀远,在这遍野的菊花中,在这耀目的茱萸中,心头自醉了。

作者简介:



马婷,1990年生于陕西扶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扶风县文联副主席,陕西作协中青年作家关中片区培训班学员,已出版散文集《忆梦昔年》。中学开始发表文章,多篇作品发表于《延河》《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作家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生活文摘》等。获西安晚报“第四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银奖,另有五十余篇报告文学见刊。有作品收录于《长安风 丝路情》《青春放歌》《扶风作家散文选》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