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3岁男孩掌掴妈妈,才知道爸爸的撑腰是孩子胡作非为的底气

2020-08-15     贝贝豆育儿课堂

原标题:看了13岁男孩掌掴妈妈,才知道爸爸的撑腰是孩子胡作非为的底气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父亲的举止言语,身行一例都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

熊孩子在现在社会似乎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面对父母的宠爱和社会的容忍,熊孩子无法无天的空间逐渐变得越来越大,行事也越来越难以忍受。

面对这些熊孩子,人们似乎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家庭教育,特别是母亲的宠爱是导致熊孩子泛滥的直接因素,父亲却常常成为最被忽视的角色。

殊不知,熊孩子胡作非为的背后,一直都有着父亲的撑腰。

13岁男孩因嫌烦掌掴母亲,警察到来后父亲竟说是家事

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令不少网友感到咋舌。

一位妈妈向警方报警,称她13岁的儿子不仅对自己恶语相向,还在家中随便打砸东西,甚至出手殴打自己。警方上门后调查原因后发现,男孩殴打妈妈的理由更是让人觉得荒谬至极。

中午刚刚做好包子的妈妈,将包子端到正在玩手机的孩子面前,想让孩子尝尝包子好不好吃。没想到孩子嫌妈妈啰嗦,在一顿辱骂之后,将碗筷摔到地上,冲上去甩手给妈妈几个巴掌。妈妈无奈之下这才报了警。

而在警察上门调查的过程中,这个13岁的孩子全程只是叉着腰站着。看着躲在民警身后哭着的妈妈,这个男孩没说别的,只是满嘴的tmd。

显然,他并不认为自己是错的。

tmd是学校的常用语,很威风的为什么要改?

谁让她那么啰嗦,不打她几巴掌不解气。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3岁的孩子在警察面前对自己母亲说的原话,描述自己恶行时的这份坦然和理所应当让不少成年人都感到汗颜。

如果说这个13岁孩子的言行让人觉得荒谬,他父亲的冷漠则完全让人感觉到什么是面目可憎。面对孩子的恶行和哭泣的妻子,这位父亲态度冷漠,对于儿子没有丝毫的责备,反而是主动地替他开脱:

“这是我们的家务事,不需要警察来进行教育和干涉。”

字字诛心。打人的是你的亲生儿子,被打的是你的妻子,且不说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什么偏差,你满脸的冷漠又将丈夫的责任放在哪里?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在看到父亲用“家事”为孩子撑腰时,孩子表现出来的理直气壮也就不难理解了。

父亲缺失已经成为了现代家庭中最常见的问题

《养育儿女》中这样写过一句话:“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路人缺乏正确的观念和教子方法。”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应该担任的是领路人的角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孩子健康的成长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在父亲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北京军区总医院在收治的网络成瘾病例中发现: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亲缺失,占据了87%的比例。无独有偶,《重庆晨报》曾经发过一则新闻,重庆市的一位爸爸连续三个月加班,而原因竟然只是认为带娃是妻子该干的事,不想回家被孩子麻烦。

“我生孩子,但是我不养孩子成为了许多爸爸潜意识中的想法,一位能够在家陪伴孩子的爸爸,竟然成为了现代社会的稀缺品。

父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支撑,而不是孩子做错事理直气壮的底气

真正能够成为孩子底气的父亲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男主芬奇可能能够为许多有上述想法的父亲一些启发。

在选择为一名黑人进行辩护后,白人律师芬奇就将自己和家庭放到了一个困难的境地。芬奇的孩子在学校饱受同学的欺凌和侮辱,小女儿只能靠拳脚才能让满口污秽的同学闭嘴。

了解事情的芬奇告诉儿女们,当有人用污秽下贱的词语来辱骂你,只能说明他们足够可怜。面对儿女受到的刁难,父亲芬奇义无反顾地充当孩子的后盾。让孩子虽遭诋毁,却从没有自我堕落。在芬奇身上正表现了两种父亲应有的角色定位。

1)睿智

面对爱讲真话的小女儿,即使时被老师连番怒怼,芬奇都在教导孩子要不卑不亢,坦然地面对来自不同观点人的责难,并从完善自身出发,坚定而不怯懦地成长

2)懂得尊重

面对镇上的怪人阿瑟,芬奇的儿女们用从别人听来的闲言碎语,对这个人恶意猜测。父亲芬奇则告诉儿女,想要认识一个人,必须亲自去见过才行。芬奇从这件小事上来帮助孩子们建立对尊重的认识。

一流的父亲教育一定是支撑孩子成长,而不是轻易地为孩子的错误买单。

就像郭德纲说得那样:孩子在街上走路,穿衣打扮看出娘的手艺,言谈举止看出爹的教养。好的教育,拼到最后是拼爹的。父亲给孩子留下的物质财富总归有用完的一天,但是精神满足却足能让孩子一生享受不尽。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fCB8nMBeElxlkka4l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