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有梦,青春有你,谈及梦,谈及青春,最适合追忆的当属大学生活。
曾经的青春,如梦从幻到醒、如花从开到谢、如风从来到去......
转眼,又到一年开学季,望着一个个稚嫩未脱的脸,想起毛润之先生那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年少有为,中华有梦,也正是因为无数追梦而行的后浪,祖国,愈加的强大。
走进培华学院,首先映入脑海的正是:有关中华有梦,青春年华的记忆。
进校门,没多远就看到葱葱郁郁的一片竹林,竹子,自古就是两袖清风的见证,更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客,板桥先生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更让人心生追忆,我想每个校园环境之所以如此美的与众不同,不正是为追梦学子保驾护航吗?
穿过竹林,百余米,座落有秩的教学楼陆续出现,虽还未开学,亦然有留校的师生忙忙碌碌,为招生季跑前奔后。听到人声,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穿着培华的校服,向我们笑了笑,随即害羞的跑了回去。此情此景,让我下意识触景伤情式的睹物思人,想起我那七年大学青春。
培华,前身为西安培华女子大学,九十二载的时光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豪杰青年,印象中,专门以教育培养女性为主的学校,除过中华女子学院,大概就是这次前行的西安培华学院。
在两三同学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培华之行。
下午六点有余,蝉鸣声不断,此起彼伏,不远处云端的晚霞和山仿佛融为一体,美化了......,走在偌大的林荫大道,心情得到了极大的释放,打心底里觉得这应是读书、散步、约会的好地方。
培华,培养中华之力量。据同行的小伙伴讲,培华,每年都会资助很多贫困学生,更是向社会输送了大批寒门学子,冥冥中,有了些许敬仰之情。
一九三五年七月,经民国教育部批准,学校取名‘培华’,取‘基础巩固,前途发展’之意,八月,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及夫人傅学文女士、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夫人谢葆真女士以及宋美龄女士等社会名流带头为‘培华’捐资建设新校。
路过培华图书馆,大楼门前姜维之的雕像神情庄严的看着校园的一砖一瓦,每一个莘莘学子。老校长投身教育,五十八年来风雨兼程,耕耘不辍,殚精竭虑,几十年风雨中磨砺出的云水襟怀,松柏节气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培华人的自强不息,开拓前进。
虽是周末,但图书馆依然有学生在读书学习,据说该图书馆二十四小时开放,方便同学们的时候,更为愿意学习的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安静的图书馆,除过满目的书之外,更有很多学霸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追梦赤子心,每一个追梦的人都值得敬重,加油,未来可期!
路过室内体育馆,些许学生正在打篮球,运球投篮,喝彩声不断,虽然没有观众,但他们玩的亦激情满满,这是青春才有的意气奋发!这是年少有为的青春再现!
各个教学楼,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所呈现于我们的外观也不同,有的古典雅致,有的现代风十足,有的高楼林立,有的雄浑壮阔.......
培华,从最初的女子专修学院到如今的男女兼收,在成长也在进步,但不变的是那份对理想信念的执着与不屈。
护理专业当属培华的重点科目之一,毕竟学护理的女孩子多,虽未进室内参观,但经过其建筑时,亦然生出一番想象。
我的妻子,就是培华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如今虽然成家多年,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当初那份相识时的画面亦然历历在目。那个时候的妻子,如普通学生一样,扎着马尾辫,穿着白大褂,跟着老师各种做试验各种学习,眸子中,清纯、天真,有着对知识无尽的渴求,以及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每一个兢兢业业为学生的大学都值得敬重!无关乎学校级别,只要能真正培养出国之骄子,这便是最好的大学,这个大学的使命,也算完成。
培华的理事长被同学们亲切唤作:波哥,他的电话对学生公开,当学生有事时,更能如‘及时雨’般暖心而至。想起曾在新浪五年期间的同事波哥,同样热情好客,被大家唤作波哥,年少者年长者,都波哥波哥的叫着,使然其中的更多的是信任,是情怀。从大学到职场,这都是每个人必将经历的时刻,也正是因为生命旅途遇到的这每一个热心而善良的人,若干年后,当我们再追思回忆,亦青春满满,我们还是那个从前少年,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紫薇花开,开落了流年,似是无声的俱念,流年不在,青春亦在,流年似是想念,青春却不再如初,时隔多年,再次走进大学,静静的体会那份含蓄而宁静的温暖,犹如霓虹灯暧昧般仓皇逃窜的灯光,感受惊心动魄的美与岁月留下的沧桑。
一路的风,一路的叶,一路随我远行,却又舍不得离开。
思绪流转,不知觉间回到了刚进校门的小道处,极目远眺,‘明德楼’显得神秘而熟悉,仿佛在向我们深情她的情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xin)民,在止于至善......
青春太忙,我们太匆匆,繁华堆砌的海市蜃楼一瞬间随着回忆土崩瓦解,几卷风雨,几卷寒风,青春,亦无穷尽。
青春正年少,莫负好时光,加油,每一个追梦的少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eq31nMBeElxlkkaNm1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