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中国外交人员活动,伤害的是美国公信力

2019-10-18   中国网观点中国

高望 国际问题学者

限制中国外交人员活动,伤害的是美国公信力

据媒体报道,美国政府于10月16日出台一项限制中国驻美外交官的政策:要求所有驻美的中国外交官员在计划与联邦或地方美国官员以及各教育和研究机构会面时,都要事先通报美国国务院。美官员声称,此举是为了促使“中方改变对美国驻华外交官的政策限制”。

中方有没有限制美国驻华外交官的政策?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说的很清楚,前美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在华任职的三年间访问了中国所有省份。现任美驻华大使泰里·布兰斯塔德也有类似的计划。而崔天凯至今在美国已待了6年半时间,一直未能踏遍美国的每一个州。从中可以看出,究竟是中国还是美国在限制对方外交人员。

尽管美国国务院表示,中国使馆官员的会面活动无需征得美国国务院的许可,但必须提前通知的做法依然违反了《维也纳公约》的相关规定。《维也纳公约》第25条指出,接受国应给予派遣国使馆执行职务之充分便利。中方使馆人员不在美国国务院的管辖之列,在美国执行代表中国的职务活动,与联邦或地方官员会面,受到《维也纳公约》的保护,没有法定义务要向美国国务院通报,这干扰了中美之间正常的工作交往。

限制中国外交人员活动,伤害的是美国公信力

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务院的做法损害的不仅是中美关系,而且是美国的软实力。美国一直对外标榜自由民主,向外输出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和所谓自由民主的价值观,表现出一种道德优越感。但为何在中国使馆人员在美进行职务活动问题上,美方却变得畏手畏脚,显得自信心不足?如果美国真的自信和开放,应当支持中国的使馆官员开展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活动,推动中美之间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而非需要靠限制政策来获取对华外交优势,这样的行为逻辑并不符合美国的大国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贬损美国的公信力。

很明显,中方在这个问题上比美方更秉持开放态度。美国使馆官员在中国境内执行职务活动受到法律保护,这对于中美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非常有益。美国驻中国的外交人员远远多于中国驻美的外交人员。仅2018年,美外交官就对中国高校进行了160多次访问。中方不会限制美使馆官员的正常职务活动,因为中方深知就目前中美两个国家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体量,现有的沟通管道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限制中国外交人员活动,伤害的是美国公信力

中美关系正在经历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受到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问题困扰。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或者缓解目前存在的这些障碍,关键还是要不断通过对话进行沟通,寻找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和解决途径,而非动辄施加制裁,切断沟通管道或者限制沟通途径等等。中国使馆官员执行的职务活动就是为增进双方了解,为实现中美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全面接触,为消除双方的误解和偏见做着努力。这种努力应被美国国务院所正视。

中国的开放与美国的收缩是对两个大国博弈的一种客观反映。不少人认为,美国的收缩与不自信来源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但美国需要找到更为恰当的方式缓解焦虑,而限制措施无助于中美之间更为坦率和平等的交流,只会固化美国对于中国偏见和误解,对中美关系甚至对美国未来发展留下阴影。这难道是美国国务院愿意看到的么?(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