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你做了一件事,明明还没有告诉过别人,但就会被你的好朋友猜出来。
比如我拍了自己的奶茶,笔记本键盘入境了一角,朋友就会知道我在家,没去工作室;和好姐妹一起开语音上游戏,她没说话,而且打法比较激进,我就知道了对面不是她本人……
Tina刚才还在微信的搜索栏搜了下“怎么知道”,发现身边火眼金睛的姐妹真的好多。
当然,这些无意中被发现的细节,只能说你的朋友除了细心,还关心你,记得你的生活习惯,所以当你某些方面有变化时,她们能很快发觉不对劲。
但如果这个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一个陌生人,或者是别有用心的通讯录好友,事情就会“细思极恐”了!
今天,Tina就来给大家讲讲,从自身安全考虑,哪些朋友圈内容是尽量别发的。
· 暴露家庭信息
你们还记得日本那件轰动一时的男粉丝猥亵女爱豆的新闻吗?在爱豆下班回家的时间,蹲守在她家门口,差点酿成悲剧。
而这个男粉丝能知道爱豆的家庭住址和准确的楼层,就是因为看到了她自拍照中瞳孔里的建筑物倒影,再通过地图的街景功能一一对比、锁定后确认的,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现在我们的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很快,每次更新后的拍照功能也进化不少,从瞳孔里,或者是一些反光物品里找到线索,真的不是难事。
除此外,陌生人也会从你平时发的朋友圈照片中,推断出你的生活条件、日常活动轨迹、家庭住址等信息。
之前还有一位女生,也是在保养汽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车被安装了GPS定位,就是被一位朋友圈“好友”偷偷安装的,对方判断出她家庭条件不错,用这种手段想对她的孩子进行绑架勒索。
还有的人,可以用你在朋友圈发的照片原图,获取地址信息,你的住址可能就这么莫名其妙被别人拿到手了。
这些我们平时不会留意的小细节,真是越想越吓人,难怪大家渐渐地习惯了“朋友圈三天可见”,也算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吧。
· 个人信息被盗用
还有一种呢,没有上面提到的案例那么严重,但是一旦中招,也是让人烦到不行,那就是个人信息被盗用。
甚至可以网上买!
比如,有陌生人加你好友,但是朋友圈对你不可见,然而只要你一发朋友圈,对方就完全copy,伪装成是你本人的样子。
用来向你周围的朋友骗钱;以你的身份结识网友,骗钱骗感情;如果是网红,对方还会以你的名义接广告、骗粉丝等等。
再比如,发在朋友圈的自拍照,被不法分子贴到一些网站,弄成非法小广告。
如果是明星、网红,还有被人利用AI等技术,进行换脸、合成裸照传播,对当事人都是一种伤害和权益侵犯。
很多明星都不幸中招
如何避开这种潜在的危机:
关掉照片的保存地理位置功能。
微信不要随便添加陌生人,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10条朋友圈”的设置。
发朋友圈,尽量别发家庭、公司,或常去地方的地址定位。
来路不明的二维码别扫。
遇到威胁,或者被侵害自身权益,警告无效,就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
给图片加水印,自拍不要露出全脸,晒生活避开关键信息。
保护好了自己,但也不能在法律的边缘试探哦,还有一些朋友圈内容,如果不考虑清楚就随便发出来,可能侵犯别人的权益。
· 骂别人的内容
朋友圈作为我们分享生活的一个平台,再加上只有好友能看到,所以放飞也是难免的,甚至会偶尔吐槽、抱怨别人。
但实际上,已经侵犯了别人的权益。
如果当事人比较较真,收集证据进行起诉,不仅要公开道歉,而且还会面临罚款。所以,在朋友圈发出有损他人名誉的言论之前,一定要三思,三思,再三思。
· 未经同意把别人的内容搬运到其他平台
别人发在朋友圈的东西,想要搬运,zui好要一下授权,只要不是恶意的、影响到别人正常生活就好。
讲一个Tina身边小伙的故事,她在朋友圈追星,结果通讯录里的高中同学,恰巧是对家的粉丝,于是这个同学把她的朋友圈截图发布在论坛上,通过品评小伙伴,来贬低小伙伴爱豆的整个粉圈。
帖子很快被加热,小伙伴的朋友们看到后告诉了她。
网络追星涉及到了现实生活,她很着急,zui后在大家的帮助下,收集证据,确定了搬运对象,对方删帖后公开道歉。
不仅造成很多麻烦,就连同学情谊都没有了,真是得不偿失。
· 不确定真假的内容
不确定真假的内容也不要扩散到朋友圈了,比如:震惊体、每年一到高考就丢准考证的李雷等等,尤其是不小心扩散了谣言,自己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好了,现在快看看你的朋友圈有没有发过这些内容吧,当然,也不用草木皆兵,发朋友圈的时候遵纪守法、隐去暴露隐私的内容、不要加太多陌生人,问题还是不大的。
希望大家都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