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腾大战,不可避免

2021-02-05   娱乐产业

原标题:头腾大战,不可避免

作者 / 阿端

字节跳动磨刀霍霍,再一次向腾讯砍去。

2日,字节跳动旗下抖音短视频一纸诉状,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提交诉状,起诉腾讯涉嫌垄断。

在应急公关上,腾讯也不落下方,回应称,字节跳动公司的相关指控纯属失实,系恶意诬陷。并反将一军,字节跳动及相关公司还存在诸多侵害平台生态和用户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将继续提起诉讼。

目前,《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已经完成公开征求意见。而一旦抖音与腾讯正式对簿公堂,这将是国内第一例发生在互联网平台之间的反垄断诉讼。

难道2021年一开局,就要上演“历史”了?

谁在垄断?谁在诬陷?

为了方便大家更集中获取信息,娱sir将双方对峙的两大焦点梳理出来:

其一,垄断。

抖音主张,腾讯通过微信和QQ限制用户分享来自抖音的内容,构成了《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

理由是,自2018年4月起,腾讯旗下产品微信、QQ以“短视频整治”为由,开始对抖音等产品长达三年的持续封禁和分享限制。并要求法院判令腾讯立即停止这一行为,刊登公开声明消除不良影响,并赔偿抖音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9000万元。

而腾讯在回应中称,腾讯及其产品遵循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理念为用户和第三方产品提供服务。

抖音再回击,微信封禁最初的理由是“短视频整治”,而在整治期间,腾讯自己却推出十几款短视频产品。

从用户体验来看,互联网巨头这种互相屏蔽的做法已经非常普遍,微信屏蔽了抖音,视频只能下载再传播,另外淘宝也被屏蔽。而抖音在增加了直播电商业务之后,也屏蔽淘宝外链。如若此案厘清这一关系,影响的将会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封闭或开放。

话说回来,抖音用此来状告腾讯垄断,是否有“选择性反垄断”嫌疑?

其二,用户数据隐私。

腾讯再追责,字节跳动旗下多款产品,包括抖音通过各种不正当竞争方式违规获取微信用户个人信息,破坏平台规则,已被法院多个禁令要求立即停止侵权。

抖音在回应称,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具有绝对的、可完全控制的权利,应该远远高于平台的权利,用户数据不应该成为腾讯公司的“私产”。并回击,腾讯旗下产品、游戏及其投资公司可以“合法使用”这些用户数据。

有关用户数据,近些年,在互联网行业反复提及但一直未有明确定论。而至于这起诉讼关键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在微博公开发表评论称,其中界定腾讯的市场支配地位非常重要,法院在认定时主要遵循三个步骤:界定相关市场、认定腾讯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腾讯是否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但界定相关市场常常具有极大争议。

在这起案例中,最终是否形成垄断,以及用户数据的归属问题,还需要法院最终审理才能下结论。在国家反垄断的大背景下,字节跳动与腾讯相互交战,或许对行业的意义更大。

这一战迟早要来

字节跳动为什么从2018年死磕腾讯?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整个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在2020年初达到9.1亿后,便开始进入波动阶段,同比增长率不断下滑至10%以下。在渗透率方面,短视频在2020年上半年的用户渗透率高达70%以上,这也意味着,短视频可以继续增长的空间确实有限。

抖音作为短视频领头羊,在面对互联网高存量的天花板,在行业竞争上,已经有一个令它头疼的快手,虽然视频号目前还不足以与抖音匹敌,却不能掉以轻心。

在刚结束的2021微信之夜中,从张小龙的演讲中可以发现,视频号正是微信目前重点打造的项目。依托10亿日活,视频号会不会成长为抗衡抖音和快手两大短视频巨头的第三方,从而改写短视频行业发展格局?也是行业人员所关注的问题。

以此反推,腾讯在短视频赛道上的窘迫,先是斥巨资扶持微视、现在发力视频号,也是对抖音霸占短视频流量的对抗。巨头厮杀,嗅觉异常灵敏。

而字节跳动选择在此刻直接挑起“反垄断”大旗,并在诉讼初期就以舆论引导话题,结合近期的抖音发力战略方向——社交,也可看出端疑。

从2020年以来,抖音密集内测、上线了不少社交方向的新功能。

——2020年3月,抖音上线“语音直播”交友版块,并以此延伸主播连麦、创建聊天室功能,进一步强化了语音直播的社交能力。

——2020年4月,抖音还测试“连线”和“熟人”功能,两者分别指向了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

——2012年1月28日,在公开活动中,北京字节跳动CEO张楠直接提到“社交是抖音非常重要的产品方向”。

抖音内部典型的陌生人社交,与微信、QQ的熟人社交正好相对抗,叩开腾讯大门,正是字节跳动的野心。

试想,如若字节系攻城略地,打开腾讯社交大门,对微信视频号将会是最直接的冲击;而腾讯如能守住阵地,抖音的社交也很难突破。

而此次字节跳动直接挑起“反垄断”大旗,是有底气的。

2020年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文件明确指出,红包补贴、品牌屏蔽、“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搜索降权、流量限制、技术障碍等都可能成为滥用支配地位行为的表现形式。

头腾这一战,迟早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