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藕
2022春节档交出答卷。
《长津湖之水门桥》稳居第一,唯一喜剧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成为最符合节日气氛的影片,也从被视为今年春节档的“黑马”。截至2月7日0时,2022年7日春节档总票房报收60.37亿元,与去年的78亿相比下降了接近18亿,与同疫情之前2019年的59亿票房持平。
60亿仍然是春节档票房历史第二,但相比2019年,今年平均票价上涨了18%,票量相比2019年减少了近2000万,相比去年,更是减少了近5000万。作为全年的重要档期,春节档的出品方生态相对前两年又有什么变化呢?
娱乐产业(ID:yulechanye)统计了春节档电影的出品方情况,2022年春节档延续了前几年参与公司“扎堆”生态。参与春节档出品的公司总数达到了124家,与2019年以及去年的超过120家的数量持平,略高于2020年的98家。但相对于前两年的影片数量,本届春节档仅上映了8部新片,而出品方数量却能保持持平,可见各大出品方对于春节档这一特殊档期的重视。
春节档的头部效应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本届春节档票房冠军《长津湖之水门桥》斩获25.28亿的成绩,其背后的出品公司共有19家,包括博纳、英皇以及阿里等公司在内。但《奇迹·笨小孩》与《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才是参与公司最多的影片,分别为22家与21家,而参与公司最少的影片为今年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仅有8家公司参与。据统计,参与本届春节档的出品公司总数达到124家(含重复公司)。
而从出品公司的整体结构组成来看,构成各部影片的出品公司仍然有规律可循,主要由业内头部影视公司搭配发行公司,与创作者公司、院线公司、营销公司以及投资公司构成。春节档作为国内票房市场体量庞大的关键档期,在多年经营的经验下,站在出品方的角度来看,为了争夺春节档票房基本盘,把影片的生产环节到上映环节中参与的公司,作为利益共同体捆绑在一起是最稳妥的选择,这也是春节档出品公司数量稳定的原因。
再看单部影片,春节档玩家的头部效应依旧明显。影史票房冠军《长津湖》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身后站着博纳。贴着开心麻花标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背后有西虹市、开心麻花,同时也是新丽在尝到《你好,李焕英》甜头后,拉上了阅文、腾讯影业“三驾马车”共同参与的影片。而有了博纳加持的韩寒电影《四海》也同样聚集了带有韩寒标签的亭东文化、果麦文化。除此之外,针对家长市场,还有手握喜羊羊IP的奥飞与手握熊出没IP的华强方特。
与近两年一直强调的大小档期效应不同,春节档在全年电影市场中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地位。2019年春节档7日票房达到59.05亿,占全年票房收入的9.2%,再往前看,2018年,春节档的7日票房同样占据全年票房收入的9.5%。
另外,疫情给电影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阿里影业灯塔研究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电影档期策略研究报告》中提到,2021年,春节档和国庆档两个档期的票房之和已经超过当年全部大盘票房的1/4,集中效应比2018年和2019年更明显。猫眼研究院的数据则显示,春节档在院线的收入中占比逐年提升,2013年仅占全年的3.6%,2021年跃升到了16.7%。
多重因素下,春节档背后的出品方门槛相对于其他档期来说更高,也更容易出现大批出品公司扎堆的情况。
赢家通吃
春节档票房的头部效应明显,票房冠军《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票房稳稳占据了春节档票房的42%。与高收益相对,春节档出品方的大公司头部效应也十分明显,头部影视公司玩家稳稳占据春节档的席位。
除了头部效应外,一家公司同时参与同期上映的几部影片也成为春节档常态。
就大的出品方来看,传统头部影视公司博纳,同时参与了《四海》和《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互联网影业代表的阿里影业则同时参与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四海》与《奇迹·笨小孩》三部影片,而票务平台淘票票、猫眼,也存在同时投资多部影片的情况。除此之外,华文映像、欢瑞世纪、金逸传媒、垚众文化等多家公司都存在同时投资两部春节档电影的情况,同时分散投资相同影片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春节档,出品方寄希望于分散投资同期影片来降低风险不失为上策。从票房的结果来看,口碑和排片依然是英雄电影票房的重要因素,但对于分散了投资的出品方来说,同时压中冠亚军也许有难度,但分散了投资风险后,参与春节档的公司都能有所收获。
实际上,横向对比前两年的春节档,除了稳定在春节档上线的《熊出没》系列与华强方特外,春节档上映的影片续集并不多,但春节档的出品公司却都是常见面孔。往年的春节档定番,由万达一手打造的《唐人街探案》系列今年缺席,但其背后的出品方万达、金逸影业、欢瑞世纪、华文映像并没有缺席,而是选择参与到其他春节档影片中。另外,光线、博纳、英皇、阿里影业等公司也都是春节档的常客。
对于电影来说,排片和口碑是决定影片票房后劲的因素,而营销则是春节档的急先锋。在出品方中,营销公司也占据自己的席位,但除了传统的营销公司之外,作为电影重要宣传平台,抖音和微博则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出品方几乎参与了所有春节档电影。
这与前两年的生态有所不同,2020年,字节跳动作为出品方投资了当年的《唐人街探案》,2021年,抖音和优酷参与了电影《刺杀小说家》,除此之外春节档中少见互联网平台的身影。到了今年,也许是为了双赢,抖音参与了5部,微博旗下的微梦创科参与了3部。另外,在出品方中也能看到爱奇艺、优酷这样的长视频平台的身影。
无论是平台还是公司,春节档对他们来说,都是最值得参与的一个黄金周期。
近年来,春节档单档期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春节档相对于全年档期的头部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对稳重求胜的出品方来说,春节档固然是“求稳”投资策略的最佳选择,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在这一档期“神仙打架”。但对于全年的电影票房来说,这未必是最好的选择。而面对越来越冷门无片可看的其他档期,观众对于电影的热情是否还会如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