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言献策 | 李进医生团队:正确认识阿片类药物

2019-11-04   医脉通肿瘤科
Tomas Sydenham(1624-1689)----“上帝为了缓解人类的痛苦而提供的治疗中,没有一个是像阿片一样普通而有效的”。

什么是阿片?

阿片一词来自希腊文OPium,是罂粟科(papaveraccae)植物罂粟未成熟果的浆汁,其中至少含有25种生物碱,吗啡含量最高为20%左右。

吗啡是经典的阿片类镇痛药

1805年,由德国药剂师Sertürner首次从罂粟中提纯;以希腊睡梦之神—Morpheus命名为“吗啡”

距今已有200年

纯净的吗啡为无色或白色的粉末或结晶。

粗制吗啡称为“黄皮”。有苦味,遇光易变质,溶于水,略溶于乙醇。

为什么推荐吗啡?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可以得到,且价格不昂贵

医界已对其多方面特点有较深入的了解

如药代动力学方面、副作用、已有吗啡解毒药-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

可随时增加剂量,无天花板效应

可经多种途径给药

用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阿片药物

WHO推荐吗啡为治疗重度癌痛的标准用药——金标准

EAPC(欧洲姑息治疗学会)推荐口服吗啡作为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首选用药

用阿片类药出现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事实上,除便秘不良反应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

阿片类药物的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一般仅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天,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

吗啡剂量越大,说明病情越重?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同的疼痛强度所需要的止痛药剂量也同样不一定相同

有些患者需要高剂量的吗啡才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因此,吗啡的剂量大小,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更不能由此估算生存期的长短

一旦使用阿片类药物,就可能终身需要用药?

癌症疼痛病因控制及疼痛消失后,可以逐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吗啡日用药剂量在30~60mg时,突然停药不会发生意外。

长期大剂量用药者,突然停药可能出现戒断综合症,应逐渐减量停药,最初两天减量25~50%,继后每2天减量25%,直至日用量减至30~60mg时停药,同时观察病人的疼痛情况。

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不易成瘾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以止痛治疗为目的,阿片类药物在常规剂量规范化使用情况下,疼痛患者出现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

长期服用吗啡和其他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中,成瘾的患者只占0.029%和0.033%,也就是说成瘾性非常罕见的。

使用吗啡类药物止痛会不会变成“瘾君子”?

成瘾性的发生率与药物的给药方式有关。

静脉注射大量止痛药物,使血内药物浓度突然增高,脑内浓度也明显增高,超过所需要的止痛药浓度,易成瘾。

在慢性疼痛中采用阿片类药物的控缓释制剂,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使血内药物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成瘾的现象及其罕见。

服用阿片类药物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能需要增加药物的剂量。这是由于疼痛强度增加了,或是产生了药物耐受。

对剂量需求的增加并不是吗啡“成瘾”的信号。

随着疾病的缓解,疼痛减轻,吗啡药物剂量是可以逐步减少的。

“成瘾性”的特征是持续地、不择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类药物,目的不是为了镇痛,而是为了达到“欣快感”,这种对药物的渴求行为导致药物的滥用。

专家建议

口服给药:慢性癌痛患者首选,能口服的尽量口服,仅在能严重恶心、呕吐,不能吞咽等情况下的患者考虑其他给药途径。

经皮给药: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或对其他药物耐受的患者。

肌注:用于急性发作的患者。

静脉给药:其他给药方式不佳或副作用大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