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明明比《余欢水》还要反女权,却拿下豆瓣9.1?

2020-04-28   有部电影凌辰

估计谁都没有想到,开播时口碑爆表的《我是余欢水》,竟然因为最后一集中绑匪的突兀台词“求拳得拳”,评分一路跌到7.4。



有趣的是,最近有部新开播的美剧,女主的“反女权行为”可比《我是余欢水》里的绑匪厉害多了。


但这部剧不仅没有遭到差评抵制,反而获得了豆瓣9.1的超高评分——《美国夫人》。



很多人一开始关注到这部剧,是因为演员阵容强大。


不仅有“大魔王”凯特·布莱切特坐镇主演,还有不少重量明星加盟。



其中,凯特·布莱切特饰演的女主菲利丝·施拉夫利,是一名共和党保守派人士,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之一。


她一生坚持右翼立场,反对女权主义、同性婚姻和堕胎合法化。


但在起初,她并没有投身相关活动,而是更关心核限制协定、国土安全等议题。



只可惜,因为女性的身份,她连续两年在议员竞选中失败。


为了能够脱颖而出,她决定另辟蹊径,从当时正被火热讨论的《平等权利修正案》和风头正盛的女权运动入手。


《平等权利修正案》,简称ERA(Equal Rights Amendment),早在1921年就在美国国会中被提出过。


后来因被认为“会改变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扭曲传统家庭价值”等理由,而遭到搁置。



直到1971年,随着第二波女权主义兴起,ERA才被再次提出,并于1972年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整个法案,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不得以性别为理由否认或剥夺法律规定的平等权利。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任何讨论的必要。


但在当时,很多女人却并不这么认为——


菲利丝正是抓住了她们的心理,成立了一个STOP ERA的社会活动组织,并在全国建立分部,影响越来越大。



按照美国宪法规定,ERA在参众两院通过后,还需在四分之三以上的州议会通过才行。


起初,在女权主义者们的努力下,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到1973年底时,已有30个州通过,距离目标只剩下8个。


哪知道,在菲利丝领导的反ERA运动和其他因素影响下,局面开始发生逆转。


在随后的几年里,ERA总共只得到了5个州批准,1977年后更是再也没有一个州通过,使得ERA最终以3州之差而夭折。


她明明比《余欢水》还要反女权,却拿下豆瓣9.1?


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事实上,哪怕是到了今天,剧中人物反对女权的理由、对反女权进行辩护的逻辑,在我们周围也十分常见。


首先,将男女平等,曲解为抹杀男女之间的差异。


菲利丝就曾经声称,一旦ERA通过,男女会共用卫生间,女性会像男性一样被征兵。


其次,一些女性感觉“自身存在的价值”会被女权抹杀。


剧中的家庭妇女们之所以会支持菲利丝,就是源于激进女权对家庭和婚姻的否定。


她们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担心ERA会让自己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外出工作,背负双重负担。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让菲利丝敏锐地找到了家庭妇女的软肋。


她通过共情和煽动性言论,把她们拉拢过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女权力量。


最终,依靠创造性的思维、超高的情商和八面玲珑的政治能力,菲利丝成功让不少人转向她的阵营,并对美国女权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难看出,有别于大多女权题材的影视作品,本剧破天荒地将主角放在了反女权的代表人物身上。


那么回到开头的问题,既然《美国夫人》的剧情看起来如此“三观不正”,为什么它没有“求拳得拳”呢?


这是因为,尽管本剧主角是一位反女权人士,但它的本质是用“反女权”的成功,来对女权运动失败做出深刻反思。



我们可以看到,剧中的菲利丝哪怕身为反女权运动急先锋,在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遭受着男权的倾轧。


她有着从政的理想,但在家里依然要扮演好主妇的角色。



丈夫会在她表示不想的时候,仍然强行与她发生关系;表面上支持她的工作,内心却从不觉得她能成功。


在工作中,明明大家职位平等,但男议员们却把她晾在一边,让她做笔记,仿佛女人只适合做秘书的工作。


更有甚者,对她进行勾肩搭背的骚扰。



综合来看,菲利丝本身就是男女不平等的受害者。


但她作为一名政客,仍然选择了利用“反女权”来达到事业成功,不论立场如何,这本身也是女性力量的一种彰显。


令人惋惜的是,从她领导的反女权运动以来,到80年代反堕胎运动的高峰,再到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急速右转……尽管2020年批准ERA的州已达到了38个,但结果如何仍未可知。


作为本剧的主演兼制片人,布兰切特曾在采访中表示:去回溯一个历史时刻的唯一原因,是找出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而我越看越觉得,本剧对国内女权话题的讨论也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剧中表现,一些女权人士在推崇女性独立时,产生了傲慢的歧视,把家庭主妇批判为愚蠢而不自知的奴隶——你如果做全职妈妈,就是愚蠢,不明事理。


这让主妇们深感屈辱,开始敌视女权运动,加入了女主的反女权阵营。



微博上,类似的言论也不少见,结婚的女性被他们称作“婚女、赔钱货、上门驴子……”



我想不明白,一句“碰瓷女权”的台词就会让你们义愤填膺,怎么转过头来贬低起女性来比谁都狠呢?


难道在你们的眼里,想结婚或者结了婚的女人就不是女人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女权主义者因为歧视全职主妇而导致女权运动的失败;今天,你们打击面更广,歧视所有结婚的女性。这是几十年前就被证明的错误,你们怎么还会犯呢?


剧中还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女权运动者在街头高喊口号时,女主却带着家庭主妇给男人们发面包,面包上还写着“持家者送给养家者”这样的标语。



对于本来持中立态度的男性选民来说,一边是群情激奋的女权运动者,一边是温柔的主妇和美味的面包,换作是你,会支持谁呢?


这就让我想到开头提到的“余欢水台词事件”,“女权主义者”们集体给那部剧打一星还不够,而是把恼怒继续发泄到团队、演员的身上,说胡歌等人是“男权狗”。


请问,一个持中立的态度的胡歌粉丝,看到这样的言论之后,会支持你们的这种“女权运动”吗?


之前我真没想到,这种四处树敌的言论,居然随处可见。


有明言自己“搞女权就是要全方位打压男人”的;



有谩骂“男人最恶毒,中国男人长得丑”的;



还有狂开地图炮的;



这些所谓的“女权主义者”,你们想过没有,你们每一句这样的言论,都是在把中立态度的人推向你们的对立面?


任何历史进步,都是靠一代代人持续的探索与牺牲换取来的。平权之路任重而道远,它既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也考验着全人类的集体智慧。


但是恕我直言,从上面那几条言论里,我真的看不到你们的智慧。


男女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你们再怎么挑拨也是徒劳;想结婚、结了婚的女性,一样可以独立自信,你们再怎么污名也只能显出你们的狭隘。


最后,女权不是你们那么搞的,求你们别给女权招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