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边学习边听歌效率更高,有些人效率更低?

2019-09-29     天学网

当小天还是学生的时候,经常听家长、老师这样子说,“学习就好好学习,别一边听歌,一边学习,一心不得二用。”

人真的不能一心二用吗?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你在屋子里玩手机/玩电脑/写作业/看小说,房间里并没有放音乐,妈妈喊你吃饭,一遍,听不见,两遍,听不见,三遍了,妈妈走进来对着你大喊,吃饭了!!!你才猛然惊醒:

如果没有这种情况,那么有没有在上课的时候,你开小差/看闲书/写别的学科作业/和同桌说话/吃东西,忽然老师叫了你的名字,这就很尴尬了,然而更尴尬的是你没听见,那个在你耳边陪伴你长大的名字,你!竟!然!没!听!见!

更多的情况还有,专心的看电子书或者玩游戏,坐车坐过了站,走路戴着耳机听音乐,没有注意到红绿灯(这个太危险了一定要注意),其实这些事情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都太“专心”了。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测试了100多个参与者,让他们专心于电脑屏幕上的任务。然后放一段音乐,在任务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十个参与者有八个没有注意到音乐。

这是人们的天性,就像是一手画圆,一手画方,很多人都不能办到,我们可以专心致志,但是不能同时注意到我们的周围发生了什么。

在你看到和听到后需要时间进行反应,这中间需要耗费一段时间,虽然这段时间只有300毫秒,但还是有延迟的。

因为听觉和视觉共享有限的神经资源,让你的大脑无法同时意识到多个信息源。

就像是在你吞咽的时候是无法呼吸,人的身体真是奇妙,很多都是共用的。

当你专注于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大脑几乎听不到其他声音,更不能在意识层面感知到。

上边说的太生物学了!我们来说点接地气的。

听歌会不会影响学习?

如果说看了上边的结论,你肯定觉得听歌影响学习啊,这种情况就是一边听一边读啊!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

歌词飘到你的耳朵里,你就会对歌词进行语义上的加工,自动去理解,本来要想背的课文,都用来背歌词了!或者是原来想算的数学题,也会被歌词占用了!当然如果你是做抄写类的东西,不费脑子,但是有的时候写着写着竟然写成了歌词。

但是如果你听的是轻音乐,就没有这种困扰了,学习效果没有影响。

上边说的是一般情况,我们做数学题都知道,有一般情况,就有特殊情况。

听歌也有正向的作用,比如你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歌声就会起到一个屏蔽噪音的作用,相当于给自己营造了一个小的空间,在小的空间里记性,很容易进入一种心流的状态。

心流,学习使我快乐

《心流》第四章 意识复杂程度随心流体验渐增


心流是指的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的忘我愉快的状态,而它的产生依赖于个人能力与这个事件挑战难度的匹配。简单解释一下上图,就是在新的挑战中,做的题不能太难(否则会焦虑),不能太简单(否则会厌烦)。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你在厌倦(A)的位置,要回到心流只有一个选择:加强挑战。你可以确立一个跟技巧难度相当的新目标——例如做出一道学霸也不会做的题——就能进入心流(A)。

如果你感到的是焦虑(A),回到心流就需要加强技巧。理论上,你也可以降低挑战的难度,回到一开始时的心流(A),但实际上,一个人知道存在挑战以后,是很难全然置之不顾的。

图形中的A与A都代表你正处于心流状态。虽然两者都能带来乐趣,但A的情况远比A复杂,它不但是更大的挑战,而且你的技巧要求也更严格。但是就A的复杂程度与充满乐趣而言,它并不稳定。如果你想继续学习,不是因为发现新层次的发展有限而厌烦,就是因为自己能力不高而产生焦虑与挫折感。这么一来,为了再次寻回乐趣,他就势必设法回到心流渠道,而现在的复杂程度甚至比A还高了。

这也给了我们一种科学的启发,保持难度,一直探索,不要总做那种会做的题。

说白了,就是学习能像打游戏那样带给你快乐!那种情况下就是一种凭借自己解开难题的快感!学习使我快乐将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由内心迸发出来的一种呼喊。

一边听歌,一边学习是不是可取,其实还要因人而异,如果你觉得这样子可以提高效率,那就没有什么影响了,但同学们可不要以学习为借口,却在天天听歌,这样子就会得不偿失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RTchW0BMH2_cNUgph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