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倒闭1.3家房企,这个夏天有点冷

2019-07-31   洞察楼市

转自吴晓波频道

今后十几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必然会有一个大幅度减量萎缩的过程,我认为至少会减掉三分之二。

——黄奇帆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最近,有不少买房的朋友跟小巴说,房贷利率上涨了。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份以来,南京首套房贷利率从基准利率(4.9%)上浮8%调整到上浮10%,又调整到上浮15%。7月初,南京市两家银行将此数据提升至20%。

楼市回暖的苏州,7月首套房贷利率普遍按上浮23%执行,若二套房贷款未还清,银行则要求上浮30%。

贷款更难了,钱更紧张了,除了购房者有感受,扩大到整个房地产行业,感触最深的恐怕要数房地产企业。

银根紧缩,犹如一把剑悬在房企的头顶。各家房企各有各的担忧,各有各的结局。

一方面,TOP200房企加速上市。例如,半个月前,中梁控股在港交所挂牌。CRIC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TOP200房企上市数量已有118家,若再包括正在申请中的5家房企,上市比例将超过6成。

另一方面,中小房企加速破产倒闭。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7月24日,今年共有274家房企宣告破产清算。大多为中小房企,其中全国500强第215位的上市房企银亿集团也赫然在列。

最近,重庆前市长黄奇帆更是表示,今后十几年,中国房企数量会减少2/3以上。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最新房企数据为95897家,按照黄奇帆的说法,将有6万多家房企将在未来十几年“消亡”。

破产的背后依然是“钱紧”,在各个融资渠道中,公司债和银行贷款对中小房企而言门槛很高,于是只能转向信托。但就在前不久,银保监会约谈部分信托公司,要求落实“房住不炒”等要求。

在这般炎炎夏日,许多房企或许正在煎熬过冬。融资渠道收紧,融资成本提高,此外还有一个坏消息。恒大研究院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1年是房企有息负债的偿债高峰。

经测算,截至2018年底,房地产主要渠道有息负债余额为20.3万亿元,会在2019年至2021年集中到期,到期规模分别为6.8万亿元、6.6万亿元和5.4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