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7月初,国务院下发文件规范中小学义务教育政策又让家长们炸锅了。其中“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 将矛头直指择校。如果此政策正式施行,从幼儿园直至初中,将迎来“大摇号”变革,这种变化对于孩子来说,是利还是弊呢?
这次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民办中小学最为明确的几个要求如下:
可以发现前四条是对民办校未来招录的规则进行的规范。
而后两条则是对整体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提出的要求。
在新政下,初中和小学入学基本都将经历“摇号”阶段。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利还是弊呢?
首先我们这里要明确一点,这个政策的发布,影响最大的就是明年即将进入小学和初中的同学们:很多家长为孩子们提前准备了不少,结果入学时发现不看成绩只能摇号。
很显然,新的摇号政策将家长们的一些计划完全打乱了。
从各种“牛娃”父母的角度来看,这种政策显然是让他们吃了大亏:我孩子费了那么大劲,如果运气不好没进好学校不就毁了吗?
实际上对于各个学校老师而言,也是有苦难说:一个班里有考90分进来的,有考60分进来,讲到什么难度才能让孩子们都能听懂啊?
家校双方都有苦衷,这种变革究竟为了什么?
自从有的好学校通过小卷考试“掐尖”开始,各种超前教育就应运而生:毕竟提前学就能在小卷上多考一分,就能上更好的学校。
这种连锁反应从高考下降到了中考、小考,现在终于烧到了小学入学阶段了。
可以说所有的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于是大家都开始“抢跑”了。
而实际上这种“揠苗助长”式的行为,对于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是极度不利的。
“超前学、砸钱学、无死角学。”扼杀了很多孩子美好的童年。而摇号政策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剧场效应”生动地描述了这一现象:当前排的人已经站起来了,后排的人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到了舞台。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家庭,都被裹挟其中。
从短期角度来看,新政确实是让一些家长、孩子吃了亏。
但是如果从长期角度来看,这种新政也是为了规范常规的学习风气而不得已进行的政策之一。
是让学生之间良性竞争风气形成的关键措施之一。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孩子摇号要是进了差一点的学校,接下来这些年不就全毁了?
实际上这些后续的问题,也是需要后续配套的政策来进行实施的:
学校的师资力量不佳?
从短期可以和好学校师资互换进行帮扶;从长期上可以集中定向培养优秀师资。让这些学校不是破罐子破摔,而是进行良性发展。
不同水平的学生如何教学?
很多已经进行6升7摇号的地区学校,都已经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同学的学习能力不同,因材施教,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新政的初衷是好的,但也是要保证执行过程的透明才能发挥效用。毕竟良性的教育环境才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