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累死”后,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时间,一回到家就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淘皮捣蛋……又一堆“工作”等着你去做……这个时候会不会有人忍不住“怒吼”孩子?
请看下面的小案例:
一位妈妈下班后,发现女儿正在勤快地“做”家务。与其说是做家务,还不如说是“玩”家务。小女孩抓着湿漉漉滴水的抹布,往书桌上、沙发上“涂抹”,书桌上的书被沾湿了,沙发上也留下水,妈妈要求女儿把抹布拧干才继续。过了一会,当妈妈从洗手间出来,发现女儿不仅没把抹布拧干,还抓着淌水的抹布往电视机上面抹……
“别瞎搞啦!滚回房间去!”
小女孩吓了一跳,惊恐地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妈妈,过了许久,才放下手里的抹布,然后眼圈红红地走进房间。
结果,这位妈妈发现:晚饭时明显地感觉孩子所有行为动作都是小心翼翼的。
很多时候,怒吼完孩子冷静下来的父母,都会担心这种行为是否会造成孩子的心理伤害。
那么,父母不小心朝孩子进行“怒吼式教育”后,如何补救和戒吼?
想做到这一点,恐怕很困难。
但人的情绪是可以“被感染”的。
丹尼尔.席格等情绪学家曾经统计过,发怒只有90秒,当撑过了这90秒,不用做任何事,怒火也会自动消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有意识地笑一笑,有助于情绪自控。
所以,让自己保持微笑,在父母被孩子惹生气,先笑一下也许就不会朝孩子怒吼了!
但忍不住,怎么办?请看下面的小案例!
举个例子:
有个小男孩在饭店里“作妖”,他所制造出的“噪音”影响了周围大人们的说话。小男孩的父亲头一开始还好言劝阻他,但小男孩却置之不理。直到小男孩的父亲“怒吼教育”他后,才停止了吵闹。
紧接着这位父亲对小男孩说:“你在公共场所,不停吵闹,这样做是不礼貌的;当爸爸劝你停下来时,你还继续吵闹,爸爸很生气。你能理解爸爸吗?”
小男孩点点头,道歉地亲了亲他的父亲。
这个小案例告诉我们:父母向孩子阐释自己怒吼他的原因和过程时,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起到教育的目的。对父母来说,这也是一个自我反省和思考的过程,帮助大脑在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理性思考,做出正确的选择。
天津新东方小编建议:父母向孩子阐释自己怒吼他的原因和过程时,要尽量做到客观,不要抱怨。
编辑:冰块
审核:attis
声明:内容转载自天津新东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