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猝死:熬夜赶工、忍饥挨饿,影视人的生命难道如此廉价?

2019-11-28     新片场

11月27日,因录制综艺节目《追我吧》而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急救的台湾艺人高以翔,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5岁!医院宣布原因为心源性猝死

随后《追我吧》节目组也发布了声明:

01

消息一出,全网都炸了!

一时间,不论是大众还是娱乐圈,集体悼念高以翔。

《追我吧》节目组也瞬间成为了网友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节目组无辜吗?

并不。

原因之一是有消息曝出:《追我吧》节目录制的难度和强度实在太高了!高到艺人们的身体经常性崩溃,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节目组并没有选择延缓录制进度,或者让艺人进行充分的休息,而是继续拼命录制……

原因之二就是上面大家看到的:高以翔是在录制节目时奔跑过后休克在了花坛,但他晕倒后并没得到迅速的抢救

节目组也没采取任何急救措施,这段时间至少有15分钟,早已过了抢救心源性猝死的黄金4分钟。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友们扒出节目组强度太高的同时,那些艺人因节目录制而出事故的老消息也倾泻而出!

“费曼录《爸爸去哪儿2》,眼角受伤缝针”;

“王宝强录《真正的男子汉》时骨折,已住院”;

“乐嘉在录制《了不起的挑战》时,关键部位严重摔伤”;

“张杰录制《王牌对王牌》节目时,用玻璃管吹乒乓球因缺氧晕倒,砸到凳子上导致面部淤青”;

其中跟高以翔同样让人心痛的,就是黄家驹

而2018年10月,李咏的病逝更与过度工作密切相关。还记得马未都先生在微博上发长文悼念,其中提及最多的就是李咏的敬业:早起晚睡,曾录节目把自己录吐了。

02

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录节目好好的,为什么会猝死?

因为这些综艺节目录制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患:

熬夜。

不得不说,如今国内综艺凌晨录制已经是常态。因为节目组考虑不周,导致明星、艺人、工作人员意外受伤或者致死的例子比比皆是!

还记得赵薇有一次说自己曾经在节目中,四天四夜只睡了3个小时!还突然有低血糖的感觉,她摇晃了下身体摸了一下头,但周围没有一人有反应。

而像《追我吧》这种户外竞技类型的综艺节目,也越来越受观众欢迎。

大家宅在家中看着电视机或电脑屏幕,艺人们在屏幕另一头拼命地奔跑,营造出或紧张或搞笑的气氛,让我们娱乐。

这让厂长想到了《娱乐至死》中的一句话:

电视是我们了解文化的最主要方式。于是,电视中表现的世界便成了这个世界应该如何存在的模型。

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觉,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

难道,在消费主义已经极度膨胀的今天,我们还允许消费艺人的生命来换取娱乐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娱乐至死,如今却真的变成了——娱乐“致”死!

是啊,这哪里是“敬业”,而是玩命!

看到这里,厂长只想质问这个节目组:相煎何太急?

综艺节目的幕后工作者们,不论是策划、导演还拍摄制作等人员,何尝不也是高强度工作,连续几十个小时熬夜奋战?那为什么也要逼迫艺人们一起熬夜录制?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等等。

可是这条规定,在影视娱乐行业里只能一笑了之。

虽然关于996、007工作制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现在都9012年了!问题没得到解决,却是频发的事故和家人的悲痛。

最近的一个案件就发生在今年7月。某网剧剧组在北京杀青,而剧组的灯光师之一李勇军,还完器材交了对讲机,回到宾馆。晚上9点半,李勇军接到灯光组老大电话,说片子杀青了组里聚个餐。但李勇军回绝了,他说有点困,准备睡觉了。

直到次日下午3点,宾馆保洁人员才发现李勇军已经躺在床上不省人事了。送去医院急救后,宣布李勇军已经去世了数个小时……

更迷幻的是,没有任何人跟死者家属对接善后工作。对于劳动合同和保险情况李勇军的灯光组老大也一口“不知道”。

一张该剧的通告上显示:剧组的成员共同经历了“漫漫一生中的短暂的672小时”。于是,李勇军的家属和老乡们断定李勇军是由于工作过劳死而去世。但死因到底是什么,还没人知道。

(资料来自“娱理”)

在影视行业里,熬夜加班,24小时泡在片场和电视台里的例子并非只此一个。

厂长还记得,在采访今年电视台一档国家大型盛典70小时直播节目的导演时,他说:“70小时的直播,只睡了7个小时,节目结束后还有三天在单位值班。但厂长从他的描述中听得出他心中的自豪。

试问有多少影视从业者,将敬业和创作当做自己连续工作24小时的理由?

另一位导演跟厂长说:“我们都对自己说,连续通宵拍摄可以,连续工作24小时都没问题,大家都是这样,这个行业就是这样,你现在不工作,别人就会超过你!”

下面这位25岁的影视创业公司女CEO,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从未在12点之前休息过,凌晨1点的机场,凌晨2点的北京,凌晨3点的高速,凌晨4点的酒店,凌晨5点的办公室。

传说中的“没有集齐凌晨风景系列的创业者不足以谈人生系列”,谈不完的项目,喝不完的酒,做不完的方案,开不完的会。

生活是工作,工作还是工作,晚上不敢睡去,早上不敢醒来,一睁开眼就是白花花的支出。

每天都不得不思考几个问题:寒冬之下,如何保命?保命之后,如何立足?立足之上,如何突围?身体上,似乎没出什么大毛病,也就是掉发一大堆,胸口隐隐作痛,急剧肥胖,内分泌不调,从此月经是路人。

于是,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这个行业越来越不把基本的人道当回事,不对不可以的事说不,美其名曰为了创作、为了事业

影视工作者,自此就彻底沦为了“影视民工”

03

然而,这样的工作模式在行业内不能得到改善吗?

我们还要以“默认”的姿态助涨这可怕的、丧失人性的工作制度备受推崇吗?

一时间很多问题,我们无从知晓答案。

冷静下来,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一,在国内娱乐至上的媒体环境下,艺人众多,众口难调,节目组需要协调时间。

一位综艺节目策划告诉厂长:“即使通宵录制很多情况下也不是节目组说了算,白天明星们要参加各种活动,晚上才有空档期。但很多公司会坑艺人,工作安排的很满了还要让艺人熬夜接通告。要么就是有些艺人想挣钱想红,接通告接疯了。自己也不注意身体。”

第二,成本控制。

在我国,影视行业酬劳基本是按天计算的,这就造成了节目录制跟广告公司一样需要压缩成本。做预算时拼命挤压进度,压缩制作周期,强迫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因为一旦机器开始运转,场地、人工、艺人……每分每秒都是钱。

第三,行业门槛低,竞争压力大。

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影视行业并非高薪职业,但却是热门职业。因为入门门槛低,有相机的就能当摄影师,会画分镜能编故事的就能当编剧做导演。宣发、策划,更是没有统一专业标准去衡量,有很多人都是朋友、邻居,甚至一个村集体出来干的。专业非专业混在一起……这就造成行业内竞争压力极大,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迫不得已

第四,从业者权益缺乏保障。

欧美和日韩的综艺节目早期也有疯狂的时候,但他们经过改善对节目制作有了明确的要求,还制定了很多规定也写入了法律条文。

在电影工业发达的好莱坞,美国电影人有自己的工会,包含各大工种。成熟的工会制度保障了从业者和工会成员的合法权益。其中,雇主如期支付加班费、社会保险、工作时长以及对新技术的培训和认证,都有完善的标准。户外综艺节目的现场医疗也必须到位,现场参与录制的观众也要有明确的引导和应急疏散预案。谨防像高以翔这样的不测发生。

然而,影视从业者权益保障和制度完善,在我国还任重而道远

首先是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约束;其次是影视传媒公司、电视台等单位也应该多出于人道主义精神考虑团队和员工的身体健康,只有这样公司也才能良性地发展。

最后,身体还是自己的,制度和外界因素始终不能成为我们消耗自己生命而连续工作的借口。这样的电影梦即使再伟大,也不是“可持续”的。

往长远了看,虽然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像好莱坞工业体系一样的标准,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坚定以及勇敢地对那些会让你受到伤害、有损身体的工作模式说不!为自己发声,为同行的从业者们争取权益。

在高以翔的微博话题下,演员宋佳写下了这样一句扎心但真诚的话:

“当熬夜变成敬业,当拼命变成应当,

当生命不在的时候,谁来保护谁。

高危职业,同行们热爱的同时请保护自己,

爱护自己。”

正如宋佳所说,只有真正地“爱护自己”,我们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更好地为了创作、为爱发电。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BrHtW4BMH2_cNUg2q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