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信江河最后的捕鱼人

2019-11-18   鹰潭优生活

位于信江中游的鹰潭,依江而盛,激荡的信江在这里蜿蜒盘旋,孕育着这一方沃土和一代代勤劳善良的人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渔业最发达的时候,这里每天出去参与捕捞作业的渔民达到1000多人……

2019年9月,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全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我省重点水域禁捕退捕的主要措施,并公布了江西禁捕水域分布表。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鹰潭这些以船为犁、以江为田的捕鱼人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在这最后的捕捞季,这些捕鱼人的生活状态如何?近日,鹰潭市广播电视台记者一行在捕捞队队长刘街详的带领下,近距离记录了信江河捕鱼人的劳作场景……
今年已是古稀之年的刘街详从13岁开始捕鱼,作为鹰潭市信江新区捕捞队的队长,他开船、把舵技术娴熟,动作麻利,气定神闲,好不威武。

遇见

信江河畔

从老码头出发,小船驶过鹰东大桥,眼前豁然开朗,前方有人说,看到有鱼跃出水面,大伙决定在这里捕鱼。
江面辽阔,水天一色,渔民们开始陆续撒网,老刘告诉我们,大伙同时撒网才有可能不让大鱼跑走。

老刘说,从下网到收网返回一次大约需要1小时左右,渔网撒下后,渔民们有时在船上小憩,有时则话话家常、喝几杯小酒……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等待,开始收网了,随着手起手落,渔网逐渐被拉上船,一双双期待的眼睛紧盯着挂着江水、闪着波光的渔网……

今天他们一共出动了六艘船,半个多小时的收网,却一无所获,老刘和渔民们并不沮丧,似乎早已习以为常。

大鱼虽然落空,小鱼总有些吧,来的时候,老刘特意在一片水域上撒下了小网……

果然,一只只小翘白鱼、棍子鱼就这样拉上了水面……

“今天的收获甚微呀?”“不错不错,还能吃一餐,捕鱼50多年来,我捕到最大的鱼有80多斤,4个人合伙,最高的时候可以捕到500多斤鱼,一天能有1000多块钱。当然一天也有几十块钱的时候。”老刘笑着回答记者。

后 记

随着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单纯依靠捕捞为生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据了解,鹰潭市信江新区捕捞队目前有队员95人,其中年纪最大的73岁,最小的50多岁,近年来,鹰潭市积极引导当地渔民走捕养结合和种养结合之路,拓宽致富渠道,实现自身转型,昔日的”水上人家“已不复存在,这些渔民也或将成为最后的捕鱼人。

来源:天天鹰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