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材生:学历至上的时代早已过去,没有公司愿意买你的未来

2019-07-20   喜马拉雅

来源丨喜马拉雅APP读者的精品课《读者》

编辑丨阿愚

中国人所接受的教育,是一个“画大饼”式的教育。从读书开始,家长们开始给孩子规划未来:中考考好了,才能上重点高中;上了重点高中,就能上重点大学;重点大学毕业了,就能找到好工作!

可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无工作经验、无社会阅历的高材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并没有那么轻松。学历,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值钱!

学历,没有你想象中的值钱

想起曾经一个火爆的月薪2万应聘前台的妹子。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应聘前台,起初HR没觉得哪里不对,只是告诉小姑娘做前台薪资可能不会太高。小姑娘淡定的说:“我要求也不高”。HR刚松口气,姑娘一张口:“2万”。招聘启事上明明写的就是薪资3000到5000,姑娘是怎么YY出2万的?

原来招聘信息里有一句暗号:“有能力的话,薪金面议”。十句话有九句都没看见,唯独这句好像最无关的成了令箭。消息一出,迅速在网上炸开了锅,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这么多年是不是上了个假班,也有网友觉得姑娘是对面试有深刻误解,这些年类似的事情也不在少数。

今年10月份,一个HR在网上发帖吐槽说:“一个清华的应届毕业生,面试产品经理,工作经验没有,社会阅历为零,开口就要月薪3万以上”。他没忍住,狠狠地喷了应聘者!且不说这些年轻人勇气可嘉,也不说他们能力够不够,反正找不到工作是个必然的结果。

985、211是很多人奋斗多年的成果,可是带着这份成果走进职场未必是件好事。这么多年我见过不少,确实用文凭换来高薪的,可最终你发现狮子大开口的结果,就是别人对你的期待,你总也实现不了。

名校毕业不等于无所不能

我有个大学同学毕业以后自己创业,自己有名校情结,所以对于好学校的毕业生,他就是心甘情愿多出钱。他们公司曾经来过两个小朋友,一个名校,一个非名校,名校生的薪水多了将近1/3,可这两个孩子的表现颠覆认知。

名校生的可怕就在于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我名校毕业凭什么给你打印,凭什么帮你跑腿送文件?张口闭口都是吓死人的校友圈,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反倒是另一个姑娘做事踏实,勤勤恳恳让人特别安心!


在职场你会发现年纪越大越没人拿自己的学历说事儿,因为它的价值会越来越弱化。最终一个人的价值会包含很多部分,学历会成为最不重要的一个过去。名校于集体而言是更高的成功概率,可于个体而言,就是成王败寇的惨烈。

定价顾问凯西布朗在TED演讲中说:“决定你薪酬的不是能力,而是你对自我价值的判断。”没有人会按照你的价值付你薪水,只会按照他们对你的估值定价。而你的估值定价来自哪里?一个是对自己和市场的正确评估,还有一个就是你得证明自己值这个价钱。

这两点想做到哪个都不容易,人很难看清自己。有些人喜欢妄自菲薄,有些人觉得自己还不错,没有几个人认真的想过我能提供什么,别人需要什么,就像应聘前台的小姑娘,或许她的能力和学历都值2万,可惜她应聘的是个前台。再说第二点,如何证明自己值钱?这是一个,作为下属你必须先退一步。


没有经验没有过去,只凭一张学历,别人其实买的是你的未来。或许有些好公司愿意买,但大部分公司是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的。

与其去抱怨公司给的薪水低于自己期待,不如去职场历练,去学习新东西,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真正决定你的薪水的,不是你的能力和价值,而是他们对你的估值,而这个估值,就是你得证明你的价值!

学历和证书,只是职场的敲门砖,只有学历和证书,是不能在职场如鱼得水的。在职场中,学历的价值只会随着时间弱化,毕竟,这个高节奏的社会,只有能够证明自己价值的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关于主播和课程:

《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的读者,是“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关于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是中国领先的音频分享平台和独角兽企业,占据 73%市场份额,总用户超过 5.3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