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家长,老爱把宝宝“成长”的喜悦随时分享给大家。
这其实也能理解,咱们自己有时也会把一些巧合,错当成了宝宝的发育里程碑,并因此高兴不已。
这里就跟大家一起分析分析,看看应当如何正确评价宝宝的这些行为和发育的关系。
吃饺子≠喝糊糊!
上面这幅小漫画来自一个真实案例,妈妈很骄傲地宣布,自己精心准备的,用紫甘蓝水和面包的的饺子,宝宝能吃八个啦!但实际上……
问题出在哪儿呢?宝宝能吃饺子,指的是宝宝能够自己咀嚼,一口口咬着饺子吃下去,而不是像漫画里这样打成糊糊。
而且,总是把食物加工成糊状给宝宝吃,其实非常不利于咀嚼能力的锻炼,会影响到宝宝牙齿的发育进而影响消化,还会影响宝宝语言的发展。
叫爸爸≠瞎嘚嘚
一个爸爸骄傲地宣称,五个月的孩子,就能叫爸爸了!但实际上……
上边这幅小漫画里, 5个月的宝宝确实处于语言敏感期,但是宝宝这会儿还只会咿咿呀呀、babapapa这种没有意义的声音组合,可能听起来很像 “爸爸”,不过这并不是真的会叫爸爸。
虽然不是真的会说话,但这仍然是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宝宝能发出这样的声音,说明他的语言功能正在被唤起。
尽管宝宝这会儿还不能直接用语言沟通,家长仍然可以有意识地用缓慢的语速跟宝宝对话,模仿宝宝说的咿咿呀呀也很好。
这样,宝宝就觉得自己说的“话”得到了反馈,非常有助于他以后的语言沟通。
你帮孩子≠孩子能行
孩子6个月会爬,4个月会坐,家长为此骄傲不已,但实际上……
评价大运动发育的时候,像漫画里这样靠家长扶着才能坐,家长推着才能爬,是不能算数的。
其实,从宝宝的健康角度考虑,“水到渠成”才是对大运动发育的最佳描述,对于健康的宝宝来说,多大月龄就该做多大月龄的事。
如果揠苗助长,让宝宝“越级挑战”,是会造成伤害的。
今天发的这些小漫画,一方面是要纠正几个育儿误区,另一方面呢,也是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理性对待“别人家孩子”的事迹,并正确评估自己家孩子的发育情况。
总之,养孩子不容易,咱们就别因为误解孩子情况而互相制造焦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