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生产不放松|市场行情不错,养殖户积极补栏扩能

2020-03-17     农村大众

这几天,聊城市冠县清泉街道吴村村民宋建臣,正忙着规划自家养殖场扩建相关事宜。“今年生猪市场行情不错,是个补栏的好机会。”宋建臣笑着说。

宋建臣从2008年开始养猪,12年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猪存栏总量从最初的几十头发展到如今的近700头。其中,母猪存栏量近70头。

“今年我准备将母猪存栏量增加到120头,生猪存栏总量增加到1200多头。”宋建臣说,增加存栏总量之前,还需将养殖场重新改造,扩大面积。目前,宋建臣的养殖场占地面积达700多平方米,为满足生猪养殖场地需求,他准备将养殖场扩建到1300平方米左右。

养殖场改建所需资金,是宋建臣发愁的难题。“目前家里资金有限,我准备去申请国家关于养殖场建设的补助。如果能申请到,改建压力就会小很多。”宋建臣说,他将养殖场改建的时间定在5月左右。一是因为现阶段疫情还没结束,为防止疫情传播,不敢贸然开工建设;二是因为5月份气温升高,养殖场消毒灭菌效果好,可大幅度降低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在宋建臣筹划建设新养殖场的同时,相隔近200公里的德州市平原县王庙镇唐度村村民唐吉荣,正精心照顾着一头刚住进猪场不久的长白公猪。

“这头公猪是用来与母猪交配繁育的种猪,一个星期前从北京运来,今年补栏的希望就指望着它了。”唐吉荣说,为保证猪场稳定生产,他采用生猪自繁自养方式,出栏率高,还减少了猪场疫情交叉感染。

唐吉荣是个养猪20多年的“老把式”,养殖技术娴熟,但在2018年,他的生猪养殖路被迫中断。“2018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猪场发展艰难,无奈之下我把生猪全卖了,想换个方向发展。”唐吉荣说。

转机出现在2019年6月。“2019年生猪市场行情大好,我养猪这么多年头次遇到。”唐吉荣说,当他为生猪行情心动时,平原县养猪协会找到他,建议他重新开始养猪。当年7月,在协会的帮助下,他买进30多头母猪。今年2月份,产下80多头小猪仔。

重新养猪没多久,就遭遇了来势迅猛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唐吉荣心中有些担忧。“现在疫情还没结束,又是动物疾病高发期,防疫工作得谨慎,饲料供应不断,才能让小猪仔健康成长。”唐吉荣说,为阻断疫情传播,县里各镇、村都进行封闭式管理,最初他担心道路封闭,会影响饲料、兽药等物资运输供应,但没想到只要一个电话,销售商就给送货上门。

“协会现有150多户养猪户,覆盖全县,多是50-100头固定存栏母猪的养殖规模。因为猪场大都建在养殖户所在村庄周边,疫情期间,在做好消毒防控的前提下,基本不影响饲养。”平原养猪协会会长孙玉国说,饲料、兽药等物资供应方面,若养殖户需要,可以告知协会,协会帮助联系本地销售商。销售商会第一时间将物资送到养殖户指定地点,养猪户再去取物资,避免直接接触。“销售商在年前就把饲料、兽药储备好了,储备量基本能满足养殖户的需求,所以不用担心供应不足。”

“虽然疫情形势紧张,但养殖户的积极性丝毫不受影响,不少养猪户延长了肥猪出栏时间,原本养到100公斤就出栏的肥猪,要养到150公斤左右才出栏,期待能多些收入。同时,还能进一步满足市场供应,”孙玉国说,协会还考虑到养殖户需要的养殖技术,每隔3天邀请养殖专家,在微信群里给“上课”,让养殖户无后顾之忧,保持稳定生产。

“现在猪场里生猪存栏总量有200多头,第一批80多头肥猪不久将出栏,每头体重大都在240斤左右,长到300斤就可出栏卖了。”唐吉荣说,目前,生猪市场价格在17-18元/斤,收入很可观。

相较于唐吉荣的传统养猪模式,莱西市店埠镇东张格庄村一位名叫李增杰的“90后”年轻人,养出了“新花样”。去年7月,李增杰创新推出生猪代养模式,受到不少客户认可。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认领生猪的客户都担心自家猪的生长情况,他们除了在监控中查看生猪成长外,还经常在微信上跟我打听消息。”李增杰说,自从疫情爆发后,他和其他员工没有回家过年,而是搬到猪场里,守护着猪场里得1000头生猪。

“现在猪场里一切正常,饲料供应不断,生猪们吃喝不愁,长得很好。”李增杰说,目前,猪场里已经有280头生猪被认养了。2月底,猪场新出生的300头小猪崽,正等着“新主人”来认养。

眼下,全国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复产复工。山东作为养猪大省,正不断加快推进发展生猪生产。据山东省畜牧兽医局调查统计,2020年1月,全省1万余家生猪规模养殖场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1.12%,已实现连续6个月回升;生猪出栏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1月份增幅达17.99%。有关专家预计,到年底山东生猪产能有望恢复正常。

农村大众记者 张婷 通讯员 许永飞 张大伟 李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zLX6HABnkjnB-0zh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