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溪远眼 于都在线
于都县仙下乡吉村“深菜坑”的故事
于都县仙下乡吉村村深材组以前叫“深菜坑”,因该地专种蔬菜而得名。
相传清朝年间,汾坑鲤汾有个谢氏人家经常来吉村做手艺,几次路过深菜坑小河边时,看到有一伙鸭婆自发躲藏在小河不远处的树蓬杂草里歇脚过夜,鸭肥蛋多而且消遥自在。后来被主人多次赶回家,依然我行我素不愿意回家,一直眷顾在树蓬下过夜。谢氏人家得知后顿感蹊跷,认为此地必是风水宝地,于是便在此树底下临时搭建了一间小木屋长期居住下来,繁衍后代,取名深材。如今深村组立晓公祠谢氏发男丁数百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特别是90岁以上长寿老人以及一家有5兄弟以上的人家相对较多,商贾富豪更是不胜枚举,不愧为是吉村众多吉祥风水宝地之一。
又传清末时期,吉村东田刘氏和彭氏发生纠纷打官司,谢氏当庭作证,帮助刘氏打赢了官司,刘氏为了回报谢氏,刘氏把深材组老屋背山林赠送给谢氏使用,但是此山林所有权还是属于刘氏,这就是后人传统所说的“谢氏坐皮、刘氏坐骨”。从此以后,谢刘两家情同手足、世代友好!姓氏宴请,优先上座!
温馨提示:
1、以上传说故事是旗塘组刘伟波根据深材组谢才和、谢英俊等多位老人口述相传后经笔者整理编辑而成;
2、撰文目的是丰富吉村历史文化内涵;切忌断章取义、激发姓氏矛盾!若有错误瑕疵之处,敬请各位村亲指正!
作者简介:本名刘丰,小名刘小洋,笔名吉溪远眼。1971年出生于仙下乡吉村村旗塘小组。曾在于都糖厂办公室从事通讯文秘工作;现任吉村发展经济理事会(简称吉发会)会长,《吉村村志》副主编。两䄂清风,热衷公益;出谋岀力,回报家乡。偶尔涂鸦文章些许,人称吉村第一“闲事佬”。
(供稿:于都县志办)
【方志于都】锦绣龙溪
【方志于都】千古名篇出于都
【方志于都】周敦颐与于都罗田岩
【方志于都】水府庙的故事
【方志于都】于都县古代的石刻和碑刻
【方志于都】于都古代文苑俊才——易学实
【方志于都】 于都“伍保公”的传说
于都县原名雩都县,因北有雩山,取名雩都,1957年6月1日起改名为于都县,位于江西南部,贡水中游。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素有“六县之母”,“三省往来之冲、东南之一要区”之称,古时于都曾为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要地,郡治曾设于此近250年之久。土地革命时期,全县又先后分设过于都、胜利、登贤、瑞西、兴胜和于西等县,中共赣南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驻于都县城,是著名的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爱于都在线 爱上方志于都
来源:(供稿:于都县志办)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