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葡萄,蒙自市雨过铺街道迎来一波大丰收

2020-03-22     红河发布


布谷声声

春回大地

田间地头

一派忙碌景象



蒙自市雨过铺街道的农田里,大棚番茄即将成熟,葡萄正在采收装运,疫情当前,家中有粮心不慌。雨过铺街道扎实抓好春耕备耕生产工作,确保物资供应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组织好今春农业生产。


番茄


在新光村委会新寨村,村民师树良正在大棚里为番茄施肥,他家的番茄正在挂果,长势良好。



“今年1月种下3亩番茄,预计两个月后可出售,目前长势不错,预计亩产能达5至6吨左右,希望能卖上好价钱。去年价格好,仅种番茄就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我们家去年就脱贫了。”师树良笑容满面地说。



据了解,师树良家以前没有栽种经济作物,靠几亩田地实在难以发展,2016年被列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找到产业发展的新路子——种植大棚番茄。


在种植过程中,得到了雨过铺街道农服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从刚开始种植时管理不慎就成片生病,到后来越种越有经验、番茄长势越来越好,直到去年,师树良一鼓作气脱贫摘帽,一家人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这可多亏了我们的技术顾问。”采访过程中,师树良一脸喜气和自豪地对笔者说。他口中的“技术顾问”,正是随行而来、正在查看番茄长势的雨过铺街道农服中心主任赵忠林。听了这话,赵忠林爽朗一笑,他说:“师树良可是我的‘粉丝’,不过,农服中心的‘粉丝’可不只他一人。”据悉,雨过铺街道农服中心为在疫情期间抓好春耕生产,建了一个微信群,群里的389户农户大棚番茄种植户,都是农服中心的“粉丝”。


“种植户遇到什么难题,在地里拍个照发到群里,我们一看照片,心里就有数了,有的是水浇得太多,有的是肥力不足、药水配比不够等等。”疫情防控期间,农服中心的微信群成了春耕疑难解答群。



赵忠林介绍,番茄管理不善,容易有根腐病、春枯病、溃疡等病症,“植物也和人一样,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健康成长。”从事基层农业工作20多年的赵忠林,俨然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植物医生”。


葡萄


在田心村委会小寨子村,大片的葡萄正值采收期。来自浙江省台州市的胡石军在这里租了600余亩土地种植葡萄。



“今年的夏黑长势好,但前期受疫情影响,葡萄熟在地里运不出去,最近在抓紧采收、装运。每天需要50至60名工人,正好也帮助附近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看到胡石军有些忧心,赵忠林和他谈起了生态品牌的打造和通过电商网上销售等办法。



今年是胡石军夫妻俩到蒙自发展葡萄种植的第8个年头,他调侃自己为“泥腿子”,并说:“做农业,投资大、风险大,不能贪多,要用心才能管理得好。”



“对,种多不如种少,种少不如种好。”这是赵忠林和胡石军探讨的结果。随即两人又查看了他引进的新品种阳光玫瑰。



“今年就指望这90亩阳光玫瑰了,大概5月份采收,相信到时疫情已散去,定能卖个好价钱。”看着地里长势良好的阳光玫瑰,胡石军脸上露出了笑意。



雨过铺街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抓好春耕备耕生产。积极推进农业机械投入,250辆大中型拖拉机耕地翻犁面积16500亩;农家肥就位15150吨,化肥就位3824吨,水稻种子就位6吨,玉米种子就位48吨,农药就位42吨,农膜就位85吨。


今年,雨过铺街道种植葡萄1600亩,总产量340万公斤,总产值3720万元;种植番茄10000余亩,预计产量可达4万吨,产值可达1.2亿元。水稻育秧35亩,地膜玉米种植2800亩。


此外,通过建立微信群网上培训,传授栽培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技术,共指导、培训4500余人次。同时,制作农作物栽培技术措施,下发到农户手中,提高其种植水平。


来源:今日蒙自

责编:普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TepAHEBnkjnB-0z-cV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