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县湾塘乡营盘村委会张家寨村,远近闻名。
过去,贫困的张家寨村一无优点二无特色,却因为“臭名昭著”而广为人知。
湾塘乡营盘村委会张家寨村旧貌
湾塘乡营盘村委会张家寨村新貌
何以为证?一双鞋足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张家寨村因贫困程度较深,一直是全乡的脱贫工作重点。“每次去之前,都要尽量找一双不打算再穿的鞋。”但凡说到张家寨村,乡干部的心里就开始盘算起“鞋”。
“之所以找鞋?是和村里的路有关。”湾塘乡党委书记李兴也说,“有路,但却不能称其为‘路’。”
地处半山区的张家寨村共83户人家,其中有70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除种香蕉外,养牛养马便是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村民要么把这些牛马关在家里,人畜混居;要么拴在家门口。”湾塘乡宣传委员魏蘩懿记忆犹新:屋里屋外到处是牛屎马粪,全村弥漫着难闻的气味,环境糟糕透了。
而今,这个曾经的养殖陋习村再一次成为全乡乃至全县的焦点,又一次出名了。2019年底,该村拿下大奖,捧回了全乡“最美村庄”的荣誉。
张家寨村改造前
张家寨村改造后
往往,好事会成双,喜上还会加喜。该村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走进村中,整齐划一的苗式建筑,不见脏、乱、差。看见的反而是村民发展生产高涨的热情。村民陶玉琼作为受益人,感慨万千:“环境好,心情就会跟着好。”卖了牛,变了环境,陶玉琼一家把心思都花在香蕉、荔枝种植上,技术全面提升,收入节节攀升。“还能外出务工,增添家用,这叫好上加好。”她笑言。
张家寨之变,不是个例,映射的实则是屏边在全县推进文明创建,落实见效的精神扶贫之举。“穷不可怕,最怕就是懒。”李兴也说,“下力气改变村庄脏、乱、差,我们牢牢抓住的就是一个‘美’字,由外而内,增强群众自强自立、不等不靠的发展信心。”
张家寨村干净的村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既是外在之象,也是内变之因。屏边,山区面积大,山区群众多。酗酒赌博、不讲卫生的思想陋习、生活陋习和生产陋习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县以深化文明创建为抓手,打造革除陋习示范点,推出了“最美村庄”创建活动加强示范建设,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由点到面推进全县农村整治促脱贫工作有效开展,激发出贫困群众前所未有的内生动力。
屏边县湾塘乡表彰“最美村庄”
——突出“三美”,树新风。以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为标准,多措并举开展除“三黑”(地板黑、楼板黑、墙壁黑)、清“三堆”(草堆、粪堆、柴堆)行动,推进“革陈规除陋习树新风促脱贫”“最美村庄”创建活动。2017年度创建3个“最美村庄”,2018年度创建5个“最美村庄”。2019年度创建8个“最美村庄”,并将“最美”系列化,延伸为“最美家庭”“最美媳妇”“最清洁庭院”等,以“遵法纪、护环境、树家风、承美德”为标准,紧盯“六净”目标用力,从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入手,组建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引导村民形成了每周一进行集中清扫的自觉性,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组建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开展集中整治活动
——革除陋习,扶志气。红黑榜晒一晒,谁家好、谁家美,群众心中自有标尺。向上向善,唯恐落后。2017年以来,屏边县充分运用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通过绘制“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等内容的墙体画,开展“七提倡七反对”等系列主题宣讲、科普教育进农村等活动,教育引导村民转变落后观念,自觉改进和抵制陈规陋习,增强感恩的意识。全县农村群众累计亲手签下了2万余份“摒弃陋习,倡树新风;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讲究卫生,爱护环境;遵纪守法,履行村规;勤劳致富,不等靠要”的“革除陋习”承诺书,所有村寨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红白理事操办章程,坚决杜绝宴请盛行等不良风气,形成了“革陋”约束力。
屏边县湾塘乡阿卡村委会通过红黑榜晒一晒谁家好、谁家美
——提升本领,育新人。全县因地制宜,针对群众缺技术、缺资金等实际,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注重探索贫困村集体经济多种形式,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注重培养农村“明白人、带头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村看村、户看户,比学赶超的发展之势。
屏边县簸果马村致富带头人牛永云
一系列举措,切中要害,有制度、有抓手、有载体,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事实足以证明,改变已不是表面文章,务实而不做虚功的“最美”系列创建,成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支撑。
走进屏边县玉屏镇姑租碑村委会刺竹林村,农家屋舍错落有致,房前村后种着花果草木,整洁的环境与大围山相映成趣,变化之大令人刮目相看。“想发展之事的群众多了,主动谋发展之路的群众也多了起来。” 村民小组组长杨永明说,“村民们现在都变成了大忙人,大家都打心底里知道,‘懒’就要挨饿,就要过穷日子。”
玉屏镇姑租碑村委会刺竹林村新貌
在位于湿热河谷地带的屏边县白河镇三家村,也呈现着家家户户种香蕉的热闹景象。这个早在2012年就获省级文明村的小山村,2015年、2018年连续获此项殊荣,成为脱贫攻坚示范村。“心思都花在发家致富上,花在了装点家乡上。” 村委会监督委员会主任李梅直言,现在的三家村没人愿意再住那种熏得黑黑的土房。观念一新事业新,如今,三家村人均年收入已逾4000元。
技术人员为白河镇种植户开展技能培训
沿着南溪河而建的易地扶贫搬迁村——湾塘乡阿碑村委会沿溪村,过去破旧红砖房,如今被一排排整齐规范的“小别墅”代替。“我们村已连续两届获得县级文明村称号,2018年还创建为州级文明村镇。”村党支部书记黄朝光自信满满。
易地扶贫搬迁村——湾塘乡阿碑村委会沿溪村全貌
群众强起来,日子富起来,村庄美起来,脱贫攻坚与创优创美创和谐共推之举正全面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为打好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李静 胡彦辉 王陶 黄传龙
图片由屏边县委宣传部及红河日报素材库
责编:普薇 实习编辑:金贤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