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小白”迷你公交车、公共自行车小黄人,已成为游览古城的特色交通工具,这些便捷的交通工具,让来泉州旅游的人们更加方便轻松。
那么在以前人们是如何到达泉州的?满满的回忆。
1965年2月,泉州第一辆公交交通汽车行驶在中山路,旁边刚好是中国百货公司泉州商店。
叫
泉州汽车站(原旧车站)
1965年 开通第一条公交线路
1965年2月,成立泉州市公交公司,同时在天后宫(原泉州七中校址)建公交车站。
开创初期由省调拨【福特牌】车4辆,地方财政拨款自购解放牌汽车1辆,共有公共汽车5辆(均系单车),城区人均公共汽车拥有量为0.46辆/万人,开线路2条,日运行25个班次,集散乘客800人次。每公里定价0.02元,每站起价0.02元。
1969年公交公司与车站迁入新车站(位体育场东侧),车站占地1万平方米。
1975年共有客车22辆,城区人均公交汽车拥有量增至1.78辆/万人,开发线路10条,日发车74个班次,集散乘客近5000人次。
旧站(南门天后宫车站)改为枢纽站(1981年撤销)。
文化宫
文化宫站点一度是城市公交的中心枢纽站之一,图为上世纪80年代的候车廊。
泉州汽车站
上世纪80年代的泉州大客车
行驶在泉州大桥上的早期公交车
九一街附近活动
虽然有公交,但自行车还是主要出行工具
上世纪,大部分还是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上世纪90年代,家长接送小孩
2010年:泉州公交回归国有
1996年1月,市区公交开始实行分段票价制;
1998年3月,人们拿到了乘车月票,4月,老年人享受到乘车优惠,6月,3条夜间车线路闪亮登场。
1998年开始,泉州公交公司组建四个分公司,并试行股份制改革,由员工每人出资1万元入股,当时筹资300余万。刚开始两年,由于公司效益好进行分红。随后效益连年下滑,分红不了了之。
1991年底,泉州市公交公司第一次实现扭亏为盈。泉州公交最后一辆大客车退役时间大约是1992-93年间,公交车型由大变小,线路也开始增多直至目前规模。泉州大公交退出历史舞台整整10几年,直到2006年底801路和802路开通泉州才再次进入公交大巴的时代。目前泉州公交市区已基本实现一元制,出行还是相对比较方面。
【大家对泉州公交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