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朋友圈!

2019-05-06   老汪说教育

如果从涉足公众号开始的话,老汪做自媒体也有超过半年的历史了。前一阵子的一件事,让我意识到做自媒体也要注意自我保护。

曾几何时,我几乎是天天发朋友圈,将时时刻刻的喜怒哀乐和思考写在朋友圈里。我的一些微信好友甚至让孩子也加我的微信,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在我的朋友圈写作中获得启示。然而,前一阵子的那件事,却让我想对朋友圈说再见。因为,朋友圈里的某些“朋友”太不朋友了。

那天,我将发在某平台上的一篇文章发到公众号上,而后转发朋友圈。于是故事发生了。

我正和同事讨论着这篇文章,副校长的电话响起。

“汪老师,请问你在哪里?”

当时,我懵住了。“我在办公室啊!”

“校长请你去他办公室一趟,有事。”

后来,我想,我应这样回应副校长:“请您到初一级办公室看看,我汪某人在哪里!”我想,若有机会,一定要怼回她。

校长让我坐下。

“听说,你写了篇文章,叫“……”,是吗?”

“是的。有……吗?”

“我们学校怎么不善待男老师了?你删掉这篇文章!”

“公众号发出去的东西,删不掉的。再说,我又没提我们学校的名字,而且,还是用笔名写的。校长您何必对号入座呢?”

“但是,你的文章标题旁有‘广州汪……’,别人看到了,会很自然地联想我们学校啊!”

“别人联想,是别人的事,我管不着。反正我的文章没有任何诋毁学校的内容。”

校长开始跟我谈他曾经如何帮助我,谈得很细,谈了很久。后来,我纳闷,50多岁的校长怎么每件事都记得那么清楚,他是如何做到的?是他天生记忆力好吗?

不过,的确,校长是帮过我不少忙。他说的基本没错。

校长在一条条述说曾经给我的帮助后,又一条条述说我在学校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而后表明他对我是很宽容的,他从来不在外人面前说我的缺点。

“删不删,随你了。你自己做决定吧!”

我只好同意删除。一则校长的确帮过我很多,二则前不久的大会上他宣布“区管校聘”时,有些人他不会聘用了。我在学校工作久了,有感情了,更何况我的房子离学校很近。如果将来他真不聘我,我要重找工作,太折腾人了。

我被迫从公众号中删掉我心爱的文章。但是在平台上的,我仍然保留。平台账号上没有我完整的姓名,没有把柄会落在他们手上。

我从校长办公会怏怏而归,缓过神来,打开微信,一个同事给我发了几百字的信息。大体意思是那篇文章中提到的对学生很严格,严格到“狠”的灭绝师太是影射她。我跟她解释,这是文学作品,不等于真实生活。但她说,别人会联想,会误以为就是她。没办法,最后只好跟她道歉。

我算是体会到因文而祸的感觉了。显然,“灭绝师太”找我理论,那么她肯定不是向校长告密的人。但告密者一定就是同事中的微信好友。

从此以后,我在写朋友圈时开始变得缩手缩脚,唯恐又得罪了谁。后来干脆不写。但有的时候,手又实在痒,只好屏蔽所有同事,有限度地发朋友圈。

这个事件发生之前,我的公众号是经常更新的。但是,现在不仅很少更新,即使发上一篇,也要考虑这考虑那,唯恐又要得罪学校领导和同事。事发后,我删掉了公众号粉丝中的所有同事,但是我实在担心删得不彻底,唯恐还有同事是粉丝,所以公众号的文章只能写得缩手缩脚。如此一来,公众号和朋友圈写作的乐趣再也没有了。当写作没有了安全感,写作还有什么意义和乐趣可言呢!

从此之后,我把所有的业余写作都放在百家号等平台上。因为这里是安全的。

“汪老师,我在网上看到你的文章了。”

“哪里看到的?”

“……和你的微信账号一样。”

我和她说了我的故事,请求她以后不要在办公室说类似的事,也不要跟同事说。当然,她能否真地答应我的要求,只有天知道。我只好立刻改掉某平台账号的名字。

这些天的经历,让我不得不想,在做自媒体的时候,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我想,我应当这样做:

  1. 再见了,朋友圈。朋友圈实在不朋友。实在手痒,一定要屏蔽同事或相关人员。
  2. 各平台账号一定要区别于公众号。
  3. 举例时,一定不要让读者觉得我所说的就是我所在的学校。学校是安身立命的地方,领导得罪不起啊!
  4. 账号头像还是不要过于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