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和县黄河乾坤湾风景名胜区,位于全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它北起永和关、南至于家咀,涉及南庄乡、打石腰乡和阁底乡,总面积210平方公里。
乾坤湾位于黄河晋陕大峡谷山西永和县河会里村与陕西延川县之间,是一道地地道道的自然文化遗产景观,是华夏文明的一个缩影。黄河在这里被晋陕大峡谷的绝壁约束,不停地左突右冲,旋转出一道道巨大的“S”型大弯,描绘出一个天然太极图,造就了壮观的黄河蛇曲地质奇观。
蛇曲是被河流冲刷形成的像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乾坤湾一带的黄河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好、最密集的蛇曲群,它由北而南地延伸,依次是:清水湾、乾坤湾、伏寺湾、延水湾、漩涡湾。
2005年,乾坤湾批准为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
乾坤湾奇特的景观,留下了一个古老的神话。相传远古时,太昊伏羲氏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在大湾的左河道中,托起一块鞋状的沙丘,人称鞋岛, 是黄河中少见的在河之洲 。这里水鸟翔集, 成为鸟类的天堂, 没有人为的干扰。至今,鞋岛鸟的种类仍是一个未知数,有待专家考察。
再看乾坤亭, 地下是用大石铺成的阴阳太极图, 和山下的乾坤湾相对应。亭柱上刻着两行大字: “天地造化乾坤湾,羲皇推演太极图”。传说伏羲先祖在乾坤湾仰观天象,发明了太极八卦阴阳学理论。
后人在此观光朝祖, 祈拜求福。相邻的清水湾,具有同样奇特的神秘色彩。它像盖在黄河上的一顶硕大的草帽,景观很美。据说清水湾是大禹生活过的地方。
驻足岸畔,凝视对岸,又可将八卦中的“阴”、“阳”解读一二。“阳鱼”即山,即河对岸被水环抱320度的那座山,山脚开垦的层层梯田,错落有致的红枣树,恰似鱼头的鱼唇与触须,山是沟壑万千、梁峁相连,又似鱼身的鱼鳞与鱼鳍,摆尾自然顺畅,宛若入水游跃一般。
“阴鱼”即水,即山的倒影反向,阳鱼尾为阴鱼首,阳鱼首为阴鱼尾,正映了阴阳合抱、互为转换、相依相存的辩证哲学思想。且周围存在着与八卦图相关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标志物和以伏羲、女娲的名字命名的村庄、庙宇以及大量相关的传说,更是增添了黄河乾坤湾的历史文化和神秘色彩。
周边景点
永和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有旧石器遗址、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永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华夏祖先伏羲的故里。
永和文庙
创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现仅存大成殿。大成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斗栱六铺作重栱出单抄,殿内柱网布局采用减柱和移柱造。梁架彻上露明造,均为圆木稍加砍制而成。是研究晋西南古建筑区域文化的有效实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
永和关
在永和县西北黄河岸,唐以前就有永和关。《元和郡县志》:永和县以县西永和关为名。永和关位于永和县城西35公里的南庄乡,是历史悠久的渡口之一,也是西去陕西的交通要塞。
这里曾是永和旧县城的遗址,城墙、烽火台、禹王磴、守关犬、前城坪、后城坪等遗址保存完好。境内危岩奇石,妙趣天成,长达数千米的凤雅长廊千次百态,造型各异。
朝阳寺
位于永和县县城西北梁家坡村,创建年代不详。坐南向北,占地504平方米。寺内原存铁佛1尊,石窑3孔,原植白牡丹数株,据推测花龄在300年以上,已呈野生状态。1995年,县佛教协会重新维修,新加琉璃瓦顶,新塑佛像数尊,并从河南洛阳购买回牡丹200余株,月季200余株,芍药100余株及爬山虎等,在寺前建起牡丹园。
楼山
楼山是永和县境内最秀丽的一座山,山势由低而高,呈层峦叠峰之状,恰似层层楼台,故尔名曰楼山。楼山四周翠柏茂密,灌木繁多,杂草齐腰,从山头到山腰,一座座道家观院排列齐整,错落有序,形成一个庞大的庙群。据考证观院完整时,有五六十间建筑物,其中有古式楼阁的石窑洞,石木结构的古典式殿堂建筑,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楼山是永和县唯一的道家圣地,这里供奉的全是道家神仙。道观分前部,后部。后部是道观最主要的建筑——送子娘娘庙。这座庙由山门、娘娘殿、戏台、道人宿舍四部分组成。原来的山门建筑精美,高大而威严,原建筑已毁坏(一九九八年楼山舍施的村民,集资重建现楼山石墩琉璃瓦山门)。娘娘殿为二层建筑。下部为三孔窑洞原来塑像齐全,现已不复存在。上部为三间大的殿堂,中间塑有娘娘金身,另有云霄、碧霄、霄霄三位娘娘。戏台则在娘娘殿对面,高大而宽敞,十分气派。
道观的前部为天界各仙,其中主要供奉的神仙为龙王。龙王庙位于楼山顶端。该庙座北向南,三间单檐硬山顶建筑,由于建在高山之殿,故而显得高大而雄伟。殿内塑有四大龙王像,殿外房廊下,右悬一口钟,左设龟驮碑。此殿为一座较完整的元代建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永和特产
永和红枣
永和盛产红枣,而且品种繁多,其中有一种枣枣脐呈五角星状。据当地枣农讲,过去永和并没有这种枣,自从毛主席率红军东征后这里才出现了这种枣。于是便有了“自从主席东征后,永和有了五星枣”的民谣。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是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
永和山楂
山楂,落叶灌木。生于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山楂树适应能力强,抗洪涝能力超强,容易栽培,树冠整齐,枝叶繁茂,病虫害少,花果鲜美可爱,因而也是田旁、宅园绿化的良好观赏树种,野生山楂嵩山最多。
永和擦蝌蚪
擦蝌蚪,也叫“擦面”,是永和县等地民间的一种特色面食。做这种面食要做到,具备擦面的工具——擦床,它比擦菜的擦子孔略宽大些,形如月牙多如鱼鳞,而且须是铜制的,不易生锈,便于洗涮,大擦床架长三尺有余,小的也有一尺半左右。面团和好不必揉搓和擀压,拌成疙瘩即可直接擦入开水锅内。
原料可用白面或白面中掺入玉面、高粱面,或豆面、小粉、榆皮面。擦面时动作要敏捷,每擦完一块疙瘩面块,再擦另一块时要蘸点清水,否则,擦床见热气会粘面。和面的水温要适度,面团要随和,面团软不能擦,面团硬擦下不成形,所以拌面时待面大部分呈湿粉,还得略带干粉。
永和珍珠米
永和县阁底乡的特产小米被称为珍珠米,这种小米熬出的粥有三大特点:黄、粘、香。1936年5月2日,毛主席住宿在上退干村,早上炊事员给主席端来早餐,主食是馒头和小米粥,主席吃着馒头,喝着小米粥,觉得此粥又香又甜,味道很美。于是细细端祥,发现该米黄中透亮,晶莹润滑,于是脱口而出:真像黄珍珠啊。此后,这种米便被称为“珍珠米”。
交通信息
乘坐火车,可在太原站乘坐前往柳林南站的Z7837次,然后搭乘班车前往永和县。
也可在太原南站搭乘动车到洪洞西下车,再换乘汽车前往永和县。
自驾可走G5(京昆)高速,至霍州转G2211(长延)高速,到永和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OHqB2wBmyVoG_1Z7Lj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