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申请屡次碰壁,印度为何那么想“入常”?其入常的前景如何?

2020-11-28     笑语千年

原标题:屡次申请屡次碰壁,印度为何那么想“入常”?其入常的前景如何?

在当今世界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联合国的作用得到加强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印度、德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共同呼吁改革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结构,更好地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重担,让联合国更具代表性,民主性,地域性。

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和作用

“安理会”是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共有15个理事国,其中有五个是常任理事国。在面对重要的国际问题时,安理会作出的决定对全体会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安理会有权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军事行动,有权调查引起国际争端或摩擦的起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有权断定破坏和平的侵略行为,并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安理会的决议对全体成员国均有约束力,也有权对有不执行者采取惩罚的措施。

对于重大的国际问题,安理会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形成决议。投票时,十五个理事国中有九个以上赞成、并且五个常任理事国均没有投反对票,决议才能通过。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在表决时,如果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即使其他十四票都是赞成票,决议也无法通过。

安理会是建立在二战胜利后的雅尔塔体系基础之上的,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五个常任理事国暗中斗争非常激烈,在很多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因此近年来,要求安理会改革的呼声很高,印度、日本、德国等国更是多次提出增加常任理事国的要求。在这几个国家中,印度是最迫切想要进入安理会的国家,没有之一。

长期以来,印度认为自己早就具有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资格和能力。印度人口全球第二、国土面积第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愿意承担更多、更大的全球责任。印度总理辛格多次提出:“扩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吸纳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实体而迈出的第一步,我们也已经做好了接受常任理事国职责的准备,我们能够胜任这个责。”

印度积极“入常”的原因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苏联的解体使印度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国际盟友,印度需要寻求更广阔的外交舞台,获得外部安全保障。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克什米尔领土之争,是印度当前面临的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印度反对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坚持原不接受第三方调解。如果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了否决权,就可以挫败任何可能对克什米问题的干预。

对印度而言,“入常”不仅可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还可以增强国家和民族自豪感,扩大政治影响力,最终实现印度的确大国梦。

印度有着浓厚的大国情结,印度人常以拥有源远流的文化而自豪,认为印度应当获得更高的国际地位。印度人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实现印度的大国梦,是当代印度外交的总目标。

印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位置,其经济经过20年的市场化改革,已进入高速增长期。1998年印度成功进行了核试验,成为事实上的拥核国家,取得了国家间较量的“政治平衡器”。同时印度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军事力量,是当今世界军事强国之一。

在科学技术上,印度拥有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是世界公认的科技强国之一,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核能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印度的底气越来越足,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

印度“申常”的动作

1992年,印度与日本、巴西等国促使联合国通过了4762号决议,决议要求承安理会在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前提下,对联合国及安理会进行必要的改革。在第48、49届联大上,印度多次表明自己对安理会改革的立场和态度:要求改革联合国安理会,早日改变联合国不符合现实世界的状况,发展中国家应当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中来。

印度要求入常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安理会不应该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排除在外。印度多次强调自己的人口优势和经济实力,印度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的、具有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国,要求获得安理会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是理所当然的。

印度指出联合国应变成一个更能代表世界的,与我们的利害、期望更相符的组织,联合国的改革必须包含安理会常任和非常任两类席位的扩大。为此,印度联合了日本、德国,巴西向联合国提交了“四国提案”,提出安理会改革的任务是通过增加大国或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安理会的代表性和效率。

为获得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需的选票,印度不遗余力的拉拢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印度在南亚倡导区域合作联盟,成为东盟的对话国,加大了对非洲的外交攻势,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积极参与人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为了扩大声势,印度与日本、德国、巴西组成“四国战略联盟”,对“入常”进行集体进攻。但现有的五个常任理事国都反对再增加常任理事国,因为美、俄都不愿意权力被稀释,因此印度的“入常”要求也一次次的碰壁。

不过,有着强烈的“大国情结”的印度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现任总理辛格就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当印度足够强大时,常任席位自然会来临。”

印度入常的前景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一些发展中大国在追求发展的同时,都力争能在国际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印度把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外交目标,说到底是因为安理会目前的权力结构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因此要求重新分配国际权利,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

但是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现任五大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的既得利益的者,他们要保持自己在安理会的地位,就一定要避免出现新的享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使自己的权力被稀释。

印度“入常”不仅面临着与现有的“五常”之间的争斗,还要与同样有“申常”需求的日本、德国等国家展开竞争。“入常”是一个国际社会权力的重新分配,对此同样有着迫切要求的并不止印度一家。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联合国的任何改革,都会受到美国态度的影响。对美国来说,现有的五常制都已经制约了美国对全世界的领导地位,如果再增加几个新的常任理事国,必然会使联合国领导权更为分散,加大美国对联合国控制的难度。这就决定了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安理会越小越好,最好是美国一家说了算,反对安理会扩大。

事实上,美印关系并没有印度人想像那么亲密。印度虽然是“民主国家”,但美国对冷战期间印度依附苏联的事一直耿耿于怀,更不希望看到印度成为南亚的霸主。特别是印度总理辛格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印度与美国的关系不会以牺牲印俄关系为代价后,美国认为印度对安理会席位的追求背后,是不是有俄罗斯的“黑手”一直抱有怀疑态度。

印度的外交战略目标间主张多极化,使自己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这与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战略意图是相冲突的。在对外关系上,美国从来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准绳,因此美国虽然愿意加强同印度的关系,但在印度入常的问题上,不可能支持印度。

对俄罗斯来说,谋求恢复昔日的大国地位是其外交战略的核心。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印度、日本等四国“入常”,让安理会出现相互制衡的力量,形成几个阵营,以便牵制美国,扩大俄罗斯战略活动空间。

但是但俄罗斯对印度也有顾虑。现在的印俄关系不同以往的军事同盟性质,在印美关系不断改善的今天,印度未必能如以前一样与俄罗斯站在相同的立场,所以支持印度入常时也充满顾虑。

目前,印度等国家还无法与五大常任理事国相抗衡,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才有可能造成国际权力的再分配。所以在短时期内,印度入常,还只是个梦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MleEHYBxV5JH8q_a8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