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从化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
成功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名单。
这场“国考”,从化获全省第一!凭什么?
小编现在就带大家去寻找答案~
绿色是从化的底色。守好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屏障,用活绿色生态家底是从化人民的共识。作为流溪河的发源地,从化治水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下游1400多万广州市民饮用水源安全。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打好治水“组合拳”,以加强河(湖)长制落实、大力整治“散乱污”场所、推进碧道建设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坚决守护好美丽河湖。
目前,从化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流溪河地表水达到功能区划水质标准,流溪河流域温泉镇以上30条一级支流已全部达到Ⅱ类以上水质。
看得见悠悠青山,
望得见绿水潺潺,
从化全力以赴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用实际行动书写广州北部的“绿色”担当。
做好“水文章”
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从化区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是广州面积最大的行政区,有中小河流199条,总长1275公里,水库95宗,水资源总量28亿立方米,为全市各区之最。有二级以上保护区河湖63个,流溪河流域温泉镇以上30条一级支流全部达到Ⅱ类以上水质,素有“中国温泉之都”“广州后花园”之美誉,2019年更获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
“绿水青山”的背后,是从化长期坚持治水工作长抓不懈、久久为功。目前,我区在已建立的河长制体系上继续完善湖长体系和小微水体管理体系,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湖泊管理保护责任体系。
落实了全区199条河流各级河长361人,其中区级河长27人,镇(街)级河长105人,村(居)级河长229人;
落实了全区87座水库的各级湖长250人,其中区级湖长22人,镇(街)级湖长68人,村(居)级湖长84人,业主湖长76人;
区民间河长7人。全面深化河长制治水模式,实行河道分级管理、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进一步全面压实各级河长治水责任。同时,在各河流设立“河长”公示牌,公布河道、水库管护范围、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方式。同时,划分好“责任田”,逐级明确河长,层层压实责任。
近年来,从化不断加快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工作持续走在前列,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流溪河堤防为5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污收集率达80%以上,农户无害化卫厕实现100%普及……
2019年,全国绿水青山大会、珠三角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现场会、全省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现场会、从都国际论坛、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等先后在从化召开,从化作为“东道主”向全省乃至全国、全球展现农村水系源头治理的示范作用。
从化正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通过深入推进“五个美丽”行动(“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打造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让美丽环境成为区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推进碧道建设
绘就河清岸绿鱼翔浅底好风光
水陆辉映,满目绿意、扑面煦风。游船缓缓行驶在流溪河水上绿道中,河面时而荡起层层涟漪,这是从化卫东水陆绿道——广东省唯一一条陆上绿道与水上绿道相结合的绿道。
好山好水好风光,
是从化作为旅游城市的最大吸引点,
而今后,从化不仅有“绿道”,还有“碧道”。
根据《广州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下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要建成碧道1506公里,基本建成贯通全市的碧道骨干体系。今年将着力推进流溪河碧道、阅江路碧道、临江大道碧道、生物岛碧道、二沙岛碧道、沙面碧道等6条碧道示范段的建设。
其中,广州碧道流溪河示范段项目位于从化区太平镇至温泉镇的流溪河段,建设长度约43.4公里,今后将按“一湾一景”,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碧道画卷,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
鸭洞河属于流溪河一级支流,流经良口镇良平村、良明村和塘尾村,长度约10800米。过去由于疏于管理,导致河岸两旁杂草横蛮生长,河道淤塞日益严重。周边村民尽管傍水而居,但却纷纷表示对该河流一点也不“亲近”。
作为生态设计小镇二期建设项目之一,以及我区碧道试点建设工程,鸭洞河一河两岸自然环境治理一期工程于2019年6月启动。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生态修复,曾经淤积的河道被多个绿岸滩涂、观景平台、生态湿地和亲水步道所取代,鸭洞河得以让周边居民找回美好的“河居生活”。
同时,鸭洞河生态廊道还高效串联周边的生态要素,形成傍山串水的生态体系,能够实现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目的,对鸭洞河流域消除污染、净化空气、消声降噪、调节气候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生态价值,成为生态设计小镇的“蓝天绿水迎客厅”。
以特色小镇为节点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水系治理体系
近日,根据水利部和财政部工作部署,市水务局组织从化区政府从突出系统治理,统筹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等多项工作角度出发,以河流水系为脉络,特色小镇为节点,集中连片统筹谋划,水域岸线并治,打造集防洪、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治水示范样板思路。
从化河道小镇布局图
经过多轮竞争性遴选,
从化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
建设方案凭借超前的治理理念、
清晰的治理思路、合理多元的治理措施、
生动美丽的治理蓝图,
从2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
同时,从化区拟投资6.1亿元,耗时两年对农村水系进行综合整治,并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保障项目顺利推进。预计惠及群众21.5万人,防洪受益面积78.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6万亩。
据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
我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
对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进行重点建设。
从化农村水系连通效果图之一
01
转变治理理念
坚持系统治理、多措并举,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特色小镇为节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水域岸线并治,打造具有从化特色的、可复制推广的综合治水示范样板。
02
实行系统治理
高标准编制试点县实施方案,统筹上下游、支干流、左右岸,实行集中连片规划建设和水域岸线并治,综合治理全区8个镇街、总长107公里的21条河流,一体推进“一轴、六域、二廊、八节点”建设,打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从化样板”。总工期2年,总投资6.1亿元。
从化“一轴、六域、二廊、八节点”总体布局图
“一轴”——以广州市碧道流溪河示范段为轴心廊道,统筹沿线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要素。
“六域”——对从化区内流溪河两侧吕田河镇、鸭洞河、小海河、龙潭河、白泥坑水和琶江二河六个支流域水系综合整治。
“二廊”——建设两宗示范生态绿色廊道:生态鸭洞和碧水龙潭。
“八节点”——围绕份田璞归小镇、西塘童话小镇、艾米稻香小镇、南平静修小镇、锦洞桃花小镇、格塘南药小镇、上罗鲁班小镇、生态设计小镇八个特色小镇,将水系自然特征与小镇人文特性相串联,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
03
优化生态功能
加强河湖生态修复保护,开展河道清障和清淤疏浚工作,新建生态护岸,改建加固堤防,综合治理滨岸带,着力解决农村河湖功能衰减、水域岸线侵占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统筹运用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等多种治理措施,其中河道清障面积1.4平方公里,疏浚河长101公里,清疏量80万立方米,新建生态护岸长度111公里,新建堤防1.5公里,改建加固堤防30公里,滨岸带治理面积11万平方米。预计惠及群众21.5万人,防洪受益面积78.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6万亩。
04
升级沿岸景观
衔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启动水系景观、亲水平台、休闲康体、文化长廊等工程,重点推进碧道鸭洞河和龙潭河示范段建设,串联周边特色小镇、森林公园、人文景观等要素,构建集生态保护、观光体验、绿色产业于一体的流溪河树状生态经济带。
05
加强科学管护
成立河湖管理中心,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建设,建立定期会商和督查通报制度,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试点工作快速有序开展。推进特色小镇生态河道建设,实行政、企、村三方共建模式,推动形成政府投入、企业养护、村民参与格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水系治理体系。
文字:江楚君
图片:李晓彤 邝健华 黄宇鹏 刘芳 部分为资料图片
编辑:黄彦祯
初审:陈治
审核:梁伟东
(本文由“广州从化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