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书写墙:简单改变,让课堂吸收率提高80%

2019-09-30   何良庆青岛记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我们的老师能力提高了,学生能力也会水涨船高,所以,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探索在整个教育领域当中一定是当仁不让、首当其冲的。太原师范学院就是一家与时偕行,面向未来的高等院校,十多年来,学院教务及管理老师们对于教学改革的探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在新形势下,师院课改项目组深感原有的基础课堂空间已经无法满足教学升级的需求,尤其是这类50-100人的讲座式大教室,师讲生听的单向输出模式下,学员们的参与感低,学员之间互动少,团队合作和批判思维的训练不足,内容的吸收率也存在瓶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师院项目组组织展开了一次空间升级。此次升级的策划设计和实施,针对高效率的互动教学需求和空间美学需求,根据老师们的课堂需要,完成了一套全新的升级方案。

升级后的教室

开放,平等,色彩明亮,学习随时随地发生

为了方便高效分组和即时沟通,空间内的固定课桌椅换成了灵动课桌椅,原来不到6平米的黑板换成了50多平方米的连续书写墙,这样的空间构造和设施搭配下,8组学员可以同时展开课题研讨,学员之间的交互频次瞬间提高数十倍,整个课堂的互动次数可以提高几百倍。


分组讨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思想,切磋,打磨,加工,总结,每一次的讨论都让学员的认知更进一步,也切身体验到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谦让,碰撞,奉献与合作。

除了互动性大大增加,教室里的板书空间也比原来增加了近10倍,这样,可以让几乎所有的学员拥有足够的板书练习空间。“不再有聚焦的黑板,不再有讲台,也不再有权威,学习变成了师生彼此的分享,充分体现平等观念,师生共同成长。”——太原师范学院老师总结到。

自从教育部2018年发布本科教育改革的红头文件以来,大家都在思考怎么样“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怎么样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教育负担重,其实不用过多地电子化,也不必过多地往教室里堆砌设备,只需要稍微转变一下思路,改变一下方法,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课堂吸收率就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百听不如一看,百看不如一做”,而在这样的快乐互动教学里成长起来的未来老师们,将来也一定会把更好的教育给他们的学生。

来源:游金地全媒体采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