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全球性战争,在这场全球合力对抗法西斯的大战中,有一款木质结构,双翼气动布局的舰载轰炸机,在欧洲战场上连续创造奇袭塔兰托、围捕俾斯麦、猎杀U艇等海战奇迹,而且自身损失还微乎其微,堪称是一代神机。也正因为战果辉煌而被德意海军视为最忌惮的空中杀手。细心的读者大概已经猜到了,本文所描述的就是英国皇家海军1933年立项研制,1939年正式服役的“剑鱼”式鱼雷攻击机。
说起“剑鱼”式鱼雷攻击机的来历,还有一点故事,因为,原本的剑鱼式轰炸机并非为英国皇家海军研制,而是英国费尔利飞机公司为希腊研制的出口型飞机,不过却被“眼光独特”的皇家海军看上,从而出口转内销,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的新一代多用途舰载鱼雷攻击机,英文称呼为TSR-Mk.Ⅰ型攻击机(英文:Torpedo-Spotter-Reconnaissance,译文:鱼雷侦察机)。不过作为“内销”产品,和出口的型号相比,费尔利公司为剑鱼式飞机更换了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新式发动机,并重新设计了飞机的机翼构型,将原先的固定翼改为折叠机翼,以便在航母上部署。不仅如此,费尔利公司还应英国海军的要求,将在部分剑鱼式飞机上装上浮筒,将其改装成为水上飞机,并装备在英国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等主力舰上,执行侦察和火炮校射等任务,这为后来英军在二战中的作战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这是后话。
和1935年之后各国服役的舰载鱼雷机相比,剑鱼在各方面都落后一代以上。因其木质结构,双翼布局,而且采用敞开式机舱设计。量产型剑鱼式鱼雷攻击机采用了635马力的布里斯托“天马座”ⅡM气冷星型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仅有225公里/小时,而且最大飞行升限也只有3260米,可以携带457毫米航空鱼雷和最大680公斤的炸弹,后期改进型增加了携带8枚27公斤航空火箭弹的能力,但是该机自卫武器只有2挺维克斯7.7毫米机枪,一挺是同步机枪,一挺由后座的通讯员兼职机枪手,但是该机枪口径太小,射程极其有限,所以只能说聊胜于无。不过,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剑鱼式鱼雷机在欧洲战场上所取得的战绩极其辉煌,但是损失却极为微小,这让这种完全一战水平的鱼雷攻击机成为二战中一个闪亮的传奇。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面爆发时,英国军队已经装备了13个中队的剑鱼式鱼雷攻击机,但是由于企图“祸水东引”诱导纳粹直接进攻苏联,所以二战爆发初期英法联军一直躲在坚固的马奇诺防线背后,眼睁睁看着波兰等东欧小国被纳粹占领吞并而无所作为。这段时间也被当时的媒体讽刺为“静坐战”或者“奇怪战争”。而剑鱼式鱼雷轰炸机在1939年9月到1940年初的时间里主要承担对英国运输船队的护航和海军巡逻任务,同样没有什么真正的作战行动。
一直到1940年的4月,纳粹德国进攻挪威,剑鱼式攻击机伴随英国皇家海军首次参加实战。1940年4月11日,数架剑鱼攻击机从英国皇家海“暴怒”号航母上起飞,对位于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Trondheim)港的两艘德国驱逐舰实施鱼雷攻击。尽管鱼雷全都没有击中目标,但这是历史上首次舰载机实施对舰鱼雷攻击。1940年4月13日,英国“厌战”号战列舰搭载的剑鱼式鱼雷攻击机,在挪威的奥福特峡湾发现了由7艘德国驱逐舰组成的舰艇编队。随后“厌战”号战列舰抓住战机将7艘德国驱逐舰全部击沉或击伤,而英国方面无一损失。这次作战,剑鱼式飞机功不可没。而且“厌战”号战列舰上这架剑鱼式鱼雷攻击机不仅承担侦察任务,甚至还在后续的作战中击沉了德国海军U-68号潜艇,创造了海军航空兵首次击沉潜艇的记录。
不过,1940年上半年在挪威的战斗对于剑鱼式攻击机而言,只能算是开胃菜,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剑鱼式鱼雷攻击机很快迎来自己最为闪耀的时刻。随着法国的投降以及意大利加入轴心国对英美作战,英军在北非的局势瞬间陷入被动。为此,1940年8月22日,英军派出3架剑鱼式鱼雷攻击机前往攻击位于利比亚邦巴湾的意大利舰队,令人惊讶的是,3架剑鱼式攻击机一共3枚鱼雷居然击沉意大利海军2艘潜艇、1艘潜艇供应舰和1艘驱逐舰,总共4艘军舰!原来,袭击发生时,意大利海军的驱逐舰和潜艇供应舰靠得太近,潜艇供应舰遭到鱼雷攻击后,其运载的军火和燃料被鱼雷引爆,爆炸波及了旁边的驱逐舰,最终两舰一同被击沉。这一次成功的袭击战坚定了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安德鲁•坎宁安海军上将以航母舰载机袭击意大利塔兰托海军基地的决心。
1940年地中海战场刚刚开战时,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上可谓是实力雄厚,当时意大利海军总共装备6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61艘驱逐舰和105艘潜艇,而当时的英国地中海舰队总兵力仅有2艘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26艘驱逐舰和10艘潜艇。而且即使这样,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还要以马耳他为基点,分为东西两部分。英军分兵把守让意大利海军对于英国舰队的优势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英军对于意大利海军仅有航母舰载航空兵占据一定的优势,只有充分发挥航母舰载机的优势,才能扭转对英国不利战局。对此,坎宁安上将制订了奇袭塔兰托的作战方案,而剑鱼式鱼雷攻击机是当时英国海军唯一可以对塔兰托发动空袭的飞机。
当时坎宁安原本计划集中全部两艘航母:“光辉”号和“鹰”号一同前往奇袭塔兰托,但是由于“鹰”号航母在稍早的作战中被炸伤而失去了作战能力,所以皇家海军只能动用“光辉”号一艘航母执行奇袭任务,但是祸不单行的英军又遭遇了舰载机油槽遭污染的问题,导致3架剑鱼式攻击机坠毁,这样,一共只有区区21架剑鱼式鱼雷攻击机可以用于奇袭塔兰托。而且为了保证空袭塔兰托军港,原本三座的剑鱼式飞机,取消了后座的机枪手,代之以一个附加的燃料桶,以增加飞机的航程。尽管经历了一系列的不顺利,但是最终老天爷还是照顾了英国人,区区21架剑鱼式鱼雷机成功空袭塔兰托军港,击沉击伤意大利海军3艘战列舰,并击伤了2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还顺带击沉了2艘意大利海军的补给舰。由于3艘战列舰被击沉击伤,导致整个意大利海军主力舰队损失过半,从而失去了东地中海地区的制海权。而在本次奇袭中,剑鱼式鱼雷攻击机仅损失2架,由此创造了海军航空兵突袭敌方海军基地的先例,而后来震惊世界的“偷袭珍珠港”,正是英国海军奇袭塔兰托的日本翻版,不过那都是后话.。
和太平洋战场上美日的鱼雷攻击机相比,剑鱼式攻击机几乎落后一代!但是由于轴心国的德意两国都没有航母和舰载航空兵,所以剑鱼式攻击机虽然落后,却能够在欧洲战场叱咤风云。和在地中海战场相比,剑鱼式鱼雷机最辉煌的一刻,大概是协助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队,击沉了号称“不沉的战列舰”的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1941年5月18日,德国海军最大的战列舰“俾斯麦”号在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的伴随下,由德国海军上将冈瑟•吕特晏斯的指挥下,悄悄离开德国本土,偷偷经过丹麦海峡前往大西洋,计划阻断由美国通往英国,以及英国通往北非的补给线。
在得到俾斯麦号出航的消息后,英国海军随即调集主力舰队,对其进行围捕。但是在5月24日,德国舰队在丹麦海峡仅用三轮齐射就击沉英国海军引以骄傲的胡德号战列舰,并把伴随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打成重伤。但是英国海军也并非毫无收获,其中“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一发356毫米炮弹炸穿了俾斯麦号的油槽,导致大量燃油外泄,海面上形成一条明显的油迹。这不但为英国舰队后续追踪俾斯麦号留下的痕迹,另一方面也让俾斯麦号的燃油大量泄露,航程大幅缩短,已经无法执行既定的破交任务。为此,吕特晏斯上将经过权衡,下令俾斯麦号战列舰调转航向,驶向法国,以求尽快返回本土进行维修。而吕特晏斯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决定,恰恰把俾斯麦号送入了英军剑鱼式鱼雷攻击机的打击半径之内。
为了围剿俾斯麦号,英国皇家海军动用了包括2艘航空母舰、5艘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在内的42艘军舰,可谓是倾巢出动。5月26日英国海军皇家方舟号航母终于发现了俾斯麦号的动向,并随即起飞15架剑鱼式攻击机对俾斯麦号进行围攻。尽管德国人竭尽全力操纵战列舰全力躲避,但是依然有两枚鱼雷命中俾斯麦号,其中一枚将战舰右侧的方向舵卡死,这样俾斯麦号就只剩下在海上兜圈子,无法直线航行。正因为剑鱼式鱼雷机的成功攻击,为英国本土舰队赢得了时间,5月27日凌晨,以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战列舰为主的英军主力舰队终于赶到,英军从早晨8点开始炮击俾斯麦号,一直到上午10时39分,终于将这艘德国海军的骄傲彻底送入了大西洋的海底。
不仅成功围剿德军最大的俾斯麦号战列舰,英军的剑鱼式鱼雷机在著名的马塔潘角海战正也成功拖住了意大利舰队,并最终为英军围歼意大利巡洋舰分队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马塔潘角海战中,剑鱼式鱼雷机同样以空投鱼雷击伤了意大利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和波拉号重巡洋舰。尽管前者早早撤离战场,但是后者连同前来救援的同级重巡洋舰扎拉号和阜姆号一同被英军地中海舰队击沉,成为二战地中海战场英军取得的最大胜利。
总体上说,剑鱼式鱼雷攻击机和同时期的日本97鱼雷攻击机、美国TBD/TBF鱼雷机等飞机相比,可以说完全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当时美日的主力鱼雷攻击机都采用了封闭式座舱、下单翼设计,并使用了收放式起落架从而大大提升了飞机的性能。在飞行速度方面,当时日本97式舰载鱼雷攻击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370公里/小时,而美军的TBF鱼雷机更是达到了480公里的速度,相比之下,剑鱼式最快225公里/小时,193公里的巡航时速,如果放在太平洋战场上,实在是连活靶子都算不上,根本就是一个“死”靶子。
其实,造成这种差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一战结束后,欧洲虽然依旧是世界列强云集,但是美国和日本已经快速崛起。而等到1930年代时,欧洲无论是军舰还是飞机的设计都已经逐步落后美日,世界经济的中心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武器装备性能上的差异表现得最为明显,只不过很少人能够意识到经济和军事的关联,自然也就很少能意识到这一点。
不过,不管怎么说,剑鱼式鱼雷攻击机作为英国海军二战中最主力的一款鱼雷攻击机,确实在战争中为皇家海军立下大功,而且最令人惊讶的是,该机在战争的损失几乎可以说微乎其微:偷袭利比亚邦巴湾,无损失,偷袭塔兰托军港,损失2架;围捕俾斯麦号,无损失;马塔潘角海战,无损失……对于如此缓慢笨拙的鱼雷机,真的只能说实在是上帝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