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出现了舰岛接近舰中央的位置,严重的影响到了舰载机起降这实在无奈之举,因为该舰的底子就不好,“维克拉玛蒂亚号”的前身就是图片当中的苏联海军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巴库号”。
它建造的那个年代是根据苏联海军当时的作战思想,由于与美国海军相比在航空母舰战斗群建设这一块相差太大,苏联海军在研制第一代通直甲板“基辅级航母”时强度单独作战能力,就是说“基辅级航母”不但可以搭载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自身还要具备非常强大的对海/对空作战能力...所以,就看到了“基辅级航母”前甲板是布置了“玄武岩”巨型反舰导弹、SA–N–3/4舰空导弹、76/100毫米舰炮、反潜火箭发射器,甚至还有533毫米鱼雷...这么多重武器数量已经超过了当时绝大多数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所以当时苏联称:“基辅级”是载机巡洋舰。
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经济困难,大量的武器装备开始大甩卖,印度海军也“捡洋落”看中了“巴库号”4万吨排水量,它要比自己现役的那两艘航母大了很多,随即与俄罗斯谈判购买并且改装...。
“”巴库号”(戈尔什科夫号),舰艏六座双联“玄武岩”远程反舰导弹发射器占地面积非常巨大,还有两座100毫米舰炮和大型对空导弹发射器...这些拆除之后可以多搭载至少6架舰载机。
由于“巴库号”舰艏这一大堆武器装备和雅克–38舰载机已经严重的落后于时代,印度购买该舰之后将所有的这些全部拆除和换上更加先进的米格–29K战斗机。
从“巴库号”变成“维克拉玛蒂亚号”需要增加飞行甲板的面积,上下图对比来看,舰艏改成了滑越式、右侧增加了一块“外飘的X型甲板”便于米格–29K降落,否则距离不够米格–29K降落就直接冲到主甲板的起飞/停靠区了,但“维克拉玛蒂亚号”排水量不大限制甲板面积,起飞线和降落线较差重叠,使得米格–29K起飞和降落不能同时进行,大大的影响到了战斗机的出勤率。
同时,舰岛左侧拆除原来的救生艇收放机械设备后,也要适当的增加甲板的宽度以便平衡航母左右两舷的重量,不使航母重心失衡,但舰岛左侧甲板宽度太窄不能让舰载机通过,其实早年间有过舰岛接近甲板中央的改装设计,左侧可以牵引过一架舰载机,从舰艉到舰艏,这种方式还有一个专业名称叫“阿拉斯加通道”,但“维克拉玛蒂亚号”没有这样。
总得来说,“维克拉玛蒂亚号”出现舰岛靠近中央的位置是它的原始设计的问题,它的底子就不是主流航母设计,而是“鸟中蝙蝠”!虽说改建过程中可以增大一些飞行甲板面积,但舰岛不能“铲掉”重新找位置再建,因为这会影响到它重心稳定和操控...真的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