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4月3日
记述人:佛山二医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肿瘤血液科马庆辉医生
40个日日夜夜转瞬即逝,回到佛山已有近10天,武汉之行的一幕幕仍时时在眼前浮现。在隔离观察期间,有一些感触,为了纪念,也为了更好地前行,我写下了这段难忘的援汉之行。
火速驰援,即刻开始工作
2020年2月12日夜接到出征通知,紧急准备,2月13日晚我们即到达目的地武汉。“尽快熟悉流程,尽快投入战斗”是每一个队员的心愿。经过2月14日一天的培训和防护演练,2月15日,我们佛山医疗一队正式进驻武汉市第一医院,接管两个重症感染病区。病情即是命令,病房即是战场,队员进入隔离仓后一个多小时,所接管病区的病床全部收满。
我的第一个班是2月16日的凌晨3:00至8:00。因驻地距医院还有10余公里路程,需要在凌晨1:30左右出发。2月的武汉,晚上还是有些冷,出发的路上大家都没有睡意,心里都很激动,冷也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除了医疗队的通勤车,凌晨的武汉街头冷冷清清。夜晚,武汉市一医院的外貌看的不是很清楚。到达医院入口后,可以看到一块“国家医疗队由此进”的指引牌,瞬间觉得身上的责任又重了些。我们同一医疗队的队友都穿着一样的橙色冲锋衣。在入仓登记及防护物资领取处,我们还见到了身着其他服饰的其他省市医疗队的队友也上同一个班。武汉市一医院改造后的重症感染隔离病房集中在外科大楼。后来了解到,这栋楼里,分布着近几日内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支共2000余人的国家援汉医疗队。以前,大家是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现在是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让人想起“团结就是力量”。
由入仓处完成登记,领取防护物资后就来到了更衣室,准备区,完成防护物品穿戴。一路都有本院工作人员指引,指导,协助完成入仓前准备工作,忙而不乱。了解到,武汉市一医院是2月10日左右接到通知设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收治定点医院”的。我们佛山医疗队于2月15日正式进驻接管病区,而有些医疗队更早一些入驻。病房及感染通道等改造时间很短,但是分区明确,安排合理,完全见不到因为紧急施工改造而留下的匆忙。这是武汉市一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协助入仓准备的本院工作人员热情,主动,耐心,几乎让人要忘了他们其实已在这场大范围新冠疫情的中心地带已鏖战了近2月余。亲爱的战友,你们是好样的!
穿戴完毕,一路穿过缓存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乘电梯来到外科十四楼。这里有感染十三、十四两个病区,也是接下来我们战斗的主战场。凌晨3点,病人都已熟睡,病区走廊的灯也部分关闭。与上一班的医护交接班完毕,开始查看病区,尤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危重症病人。
我不是感染专业,也不是重症和呼吸专业,除培训学习外,临床中比较少在三级防护下工作。病房接班和巡视结束后,回到办公室,我渐渐觉得三级防护下的诸多不便愈加明显:
护目镜下的眼镜已歪,镜片压在眼球上,晕;
眼镜脚顶住鼻梁,痛;
护目镜起雾后,朦;
N95口罩加外科口罩遮住口鼻,闷;
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加洗手衣,热;
帽子,口罩系带,护目镜系带,胀;
进仓前2小时开始未饮水,渴;
凌晨3:00的夜,困。
这一夜格外漫长……
这是我在武汉值的第一个班。
英雄的武汉人民
随着入仓次数的增多,我们慢慢的学会了摸索出防护服穿戴细节的窍门,比如,眼镜被我弃之不用,脸上、耳朵上贴上了敷料。当然,另外一些部分慢慢学会了忍耐。
在白天班上去探望病人,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感谢”、“谢谢你们”、“你们是救命恩人”。虽然看不清我们的脸,但是,病人们还是通过写在防护服外面的名字或贴着的铭牌标识记住了我们。接触多了,我们也慢慢知道了病人们的故事,这其间包括着谁家几个人都染病了,谁的家人还在ICU,谁的已经不在了……
疫情出现后,全国都在为武汉加油,而武汉也在1月23日用封城来保护全世界。无论是居家,还是在隔离点,方舱医院,定点医院病房,雷神山,火神山,武汉人民都是英雄。
而武汉本地的医护,更是英雄中的英雄。
我们医疗队所在的武汉市一医院是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院内,一栋重点专科楼向我们表明了它如今的实力。
在此次疫情前期,武汉市一医也有多名医护中招感染。留下来的院内医护中有一部分专门协助医疗队开展工作:包括培训医疗系统,联系设备,部门沟通……尽力帮助解决一切可以解决的困难,知无不言,做事高效,耐心,细致。而他们中有很多,自疫情开始就几乎没有休息,没有回家。
逆行飞翔,绝无退缩
正月十五刚过,此时的武汉天气不定
“我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旅游的!”
“武汉已经受伤,我们是来战斗,不是来添扰!”
这些在佛山二院医疗队员口中流传的话,也是我们队员的信念。
在佛山穿过的短袖早已收起,厚重的橙色冲锋衣成了每日的必备。
我们吹过寒风,见过艳阳,淋过冷雨,冒过冰雪。
特殊的时刻下,相对陌生的环境中,有诸多的不便和不适应,但没人有丝毫怨言。
有的只是一腔热血和爱国爱家、互帮互助的情怀:
“让我们尽快开始工作吧!”
哪怕还有一些紧张,
哪怕需要忍受防护服下的不便和不适,
深深的压痕下,临床工作依然由大家有条不紊的进行并完成。
因为是由外科病房紧急改造的重症感染隔离病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物料未配备齐全,如呼吸机,高流量呼吸仪等设备。
大家没有抱怨,“不等,不靠”,积极主动想办法,或从后方调配,或在武汉市一同事的帮助下完善配齐,边工作,边建设,理顺流程,建立预案,真正当作我们自己的事。
常说,不要把工作带到生活中。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完全没有分开。
晚上十一点,医生医疗小组开展过多次医疗讨论,分析病情;护士在商量着哪个病人营养差点,还有些奶粉,下一班给他稍过去……
在过去的四十余天里,大家出色的完成了医疗任务,稳中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势中,有我们贡献的一份力量,而我们,零感染。
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
每个班,必定有一顿饭吃不到,
回到驻地,早已过了饭点,一点也不想吃,也不想动……
后来,每一班回来后,洗漱中就有休息同事热好饭菜送到门口。
晚上十二点,我还接到过热腾腾的饭菜,战友情,感动。
一方有难,八方有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一场战争,没有物资是不可能胜利的。
我所经历的武汉,从驻地,路途,到医院,满满的都是爱心。
三辆通勤大巴车不间断的来来回回,师傅们从白天到晚上,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准点无误的接送。
娟娟细流,集成大海。医院里,我戴过大的、小的护目镜,穿过连脚套的、分离的、黄色的、红色的防护服,用过圆的、扁的、鸭嘴的N95口罩……这些都是从各地汇集而来的力量。
佛山二院的40名队员心头更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佛山二院每一个党支部,每一个科室先后都写来了“家书”。
千里家书,送来了鼓励,送来了嘱托,送来了祝福。这些给队员们更凝聚了奋战的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分割……
一场大疫,带来些风雨,但更多的是见证了华夏儿女赤诚的中国心。自古华夏多磨难,但5000年铸就了中国人团结一致的信念!
各国疫情飞速扩散,而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安全之地。
因为我们有最坚强的领导,因为我们有最英雄的人民!
坚持我们自己的道路,坚信我们自己的理论,为我们的制度点赞,为我们的文化挺直腰杆!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来源: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方洪秀、谢韵宁
责编:陈广泰
【关注】约10万人将从武汉返粤!广东刚刚公布应对措施
【战疫情】东莞援非医生助力非洲赤道几内亚防控新冠疫情!
【警惕】出一趟门,一家5口全中招!这年头还有比“新冠”更狡猾的毒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