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六十,忽焉已至

2020-04-23   金峰之约品读欣赏

生命的列车呼啸而过,窗外的风景一桢桢,一幕一幕,如浮光掠影渐次退后,隐没于红尘深处。

自然有序,人生无常。芸芸众生,手握一张生命的单程票,一旦出发,皆无归程。

谁料得明天究竟有多远,谁知晓人生究竟有几程?难怪魏武帝曹操会喟然长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难怪国学大师王国维怅然抒怀: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突然想起不惑之年,曾读过孔融的诗句“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那时还在憧憬着,再有十余年的光景,将退出红尘,寻一隅山水僻幽处,静享余生天伦之乐。

弹指一挥间,十余年忽焉已过,如今真的踏进了六十岁的门槛,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

人老了,总爱怀旧。当你打捞已逝的岁月,多少往事都已付之东流,沉淀下来的不过是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这其中爱过恨过的人,欣慰或懊悔过的事,又能封存多久?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将会在某一个明天,随着渐渐萎缩的记忆消失殆尽。

有人说,少年如溪,青年如河,中年如湖,暮年如海。

此话不无道理——溪之美,美在清源洁流,舒缓着年少时纯情的时光;河之美,美在澎湃激荡,三十而立的激情在这里得以全然释放;湖之美,美在波平浪静,潋滟着不惑之年的持着与稳重;海之美,美在博大辽阔,成败得失全都包容其中。

如果说,生命如逝水,那么六十岁已流至入海口,步入人生的最后一程。脚下的道路已不再曲曲折折,眼中的风景也不再花红柳绿。此时,“夕阳红”当是六十岁的代名词。

年轻时喜欢看日薄西山的美景,每当看到夕阳的余辉把大地山川晕染得一片殷红,禁不住轻按快门,把大自然美好的一瞬摄入记忆的囊中。

而今,置身于此情此景,不免有些伤感:这瞬间的美好,又能待续多久呢?难怪诗人李商隐会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人过六十,你一定会留恋:从前车马很慢,一封信要迟来多少天;从前的日子很长,总是一天天的熬,一日日地盼,盼着长大后,策马扬鞭,天涯仗剑。

人过六十,你也许会后悔,从前的我们不懂得浪漫,错过了花前月下的真情,负了人间四月天。老了,还时不时把青春的梦再做一遍。

人过六十,抓在手里的时光越来越少,留在记忆里的身影越来越淡,说好了“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可一转身,却是人在天涯,山高路远。

时光越是清浅,我们越是害怕说“再见”,如果真的能再见,我一定会喜极而泣,你也一定会泪流满面。

人过六十,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容颜在一天天地变老,身体在一天天地衰弱。此时的我们,才深切的感受到:什么叫珍惜眼前,活在当下;才知道除了健康,一切都是浮云。

趁着闲暇,远离喧嚣,远离尘俗,在一书、一墨、一雨、一茶中,享受片刻的清静,品味生活的真味。那些身外之物已早已远离了我们的视线,剩下的是一份沉稳,一份恬静。

此时的我们才真正懂得什么叫爱,什么叫情,唯有陪你走到最后的,才是最美丽的身影。

人过六十,心里无芥蒂,眼中无风雨。相逢时,说一句:“你也在!”便是余生最大的惊喜;分别时,道一声:“我等你!”便是余生最美的憧憬。

仲秋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