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这是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的殷切期望。
“中央有要求,江苏有行动,落实见成效。”五年来,江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时刻以“应考”心态和“奔跑”姿态,书写着“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时代答卷,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努力把“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大写意,一笔一笔地绘制成细腻生动的“工笔画”。
为充分展现全省各地一步一个脚印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发展成果,12月16日起,“微讯江苏”联动江苏13个设区市官方发布账号、“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每日推出以书写“‘强富美高’新江苏五年答卷”为主题的系列发布活动。今天,一起来看“淮安篇”!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说:“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一直不断激励着淮安561万人民开拓创新、砥砺前行。
2019年12月16日,徐宿淮盐、连淮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淮安迈入高铁时代
2019年12月15日,淮安内环高架一期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淮安中心城市正式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2019年9月13日,万众瞩目的2019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在淮安上演,全球华人目光聚焦淮安
……
这些年,
淮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淮安人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经济强
“强富美高”,“经济强”是基础。
淮安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思路,初步构建了具有淮安特色的“433”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全市产业呈现出规模提升、结构优化、特色彰显的良好态势。
金融中心绽放身姿
重大战略强力支撑。“一区两带一枢纽”为淮安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首提首推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参与编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江淮生态经济区规划,更多淮安元素融入国家、省重大战略;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19年4月29日,淮河生态经济带首次省际联席会议在淮安召开,同时,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第1次市长会商会召开
京杭大运河船运繁忙
水上立交,蔚为壮观
近年来,淮安港口经济稳步增长,港口吞吐量位列全省内河港口第一,淮安新港已成为全省重要的枢纽港
2019年7月9日,首条全货机航线(淮安—西安)开通,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掀开新的一页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18.47亿元,增长12.9%,增速居全省第二、苏北第二。
时代芯存一期项目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工业强基存储器一条龙示范企业”称号
天士力帝益药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
大力发展新材料等特色产业
淮安连续七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图为在淮台企鹏鼎控股
淮安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成果颇丰。第三届食博会将于2020年4月23日至26日在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中心举行
第三产业华丽蝶变。201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居全省前列。
倾力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
打造特色小镇,助力全域旅游
发展养老产业,助推淮安经济
抢抓电子商务发展机遇
品牌农业绿色生态。一个个农字头的金字招牌成为淮安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代言人”。特别是“盱眙龙虾”享誉国内外,品牌价值达180亿元,成为中国水产第一品牌。
丰收是一幅美丽的晒秋画卷
盱眙龙虾位列全国水产类品牌价值第一
洪泽湖大闸蟹,身背“H”闯天下
淮安大米,香飘万里
肉香醇正的“淮安黑猪”
辣中带甜的“淮安红椒”
作为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是地方经济的晴雨表,也是淮安经济五年来稳健发展的见证。
2014年,淮安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95.7亿元,增长2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5.6%;2019年,淮安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仅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70.66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657.21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全省第一。
龙头企业纷纷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企业生产线繁忙
百姓富
百姓富,要以人民为中心,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五年来,淮安聚焦“富民”这一关键,做大就业富民“蓄水池”,按下创业富民“快进键”,先后出台“富民18条”、“创富淮安”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给力的就业创业富民扶持政策,就业创业富民由政府推动、部门联动迅速升级为社会行动,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在江淮大地上奔涌,把蕴藏在无数淮安人身上的创富潜力激发出来。
招聘会成就你的梦想
就业方面,2016-2018年,淮安城镇新增就业连续3年超过7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下。2018年末,全市就业人员增加到285.1万人。
2019年苏台(淮安)青年菁英峰会共话创新创业
创业方面,五年来,淮安先后印发创业扶持文件百余份,完成创业培训13.2万人,落实创业引导资金2.6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6亿元,扶持城乡自主创业98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2.5万人。
商场内人山人海
与此同时,淮安人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2018年,淮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828元,比2014年的25798元增长3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58元,比2014年的12010元增长42.0%。
淮安商圈夜景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19015元,2014年以来年均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11210元,2014年以来年均增长12.1%。
特色农业助农民增收
农业产业园,开拓致富路
2018年,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9.2%,对照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标准,多数家庭已进入富足的生活状态。
环境美
环境美,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正成为淮安最靓丽的底色。
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
白马湖森林公园
里运河上重现昔日漕运繁华
城水相依人文交融
千里长淮好风光
淮河水面上,渔民、小船与光影相映成趣
生态环境好,白鹭嬉戏欢
生态水乡吸引大批白鹭栖息
生态环境好吸引天鹅来越冬
以绿色为底色。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通过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验收,盱眙、洪泽入选首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区。近年来,淮安市已累计投入逾20亿元,着力打造水清、岸绿、生态、靓丽的秀美水环境,提升沿岸绿化景观,增加驿站、健身等服务设施,用一条条水上绿道,滋养着淮安人民的幸福生活。
清江浦区乡村田园情韵
金湖县“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盱眙“生态+”美好蓝图扮靓生态环境
涟水县特色田园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近年来,淮安市按照改造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大类型,加快村庄规划的编制与修订,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成266个美丽宜居乡村。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淮安在苏北首创乡镇全域整治模式,全市30328个自然村庄环境整治任务提前完成省定目标;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模式,刘老庄村、码头村入选“江苏最美乡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突破70%。
荷韵小镇展现金湖荷乡风韵
湖畔旺屯百姓过上令人向往的生活
淮河畔的传统村落龟山村成了美丽乡村
刷新城市颜值。淮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不断刷新城市靓丽“颜值”。在全国首家颁布施行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累计建设100多个“城市绿色小客厅”游园,公园绿地实现免费开放。如今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18%,建成区绿地率达38.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24平方米。
城市建设展新貌
城市楼盘
淮安打造生态水韵“城市客厅”
古盐河生态公园
社会文明程度高
“社会文明程度高”,既是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的综合体现,也是最终的落脚点。
近年来,淮安不断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为建设好周总理家乡提供了丰富的道德滋养、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更切实提升了561万淮安人民内心的幸福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今年3月,中央文明办公布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的141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2018年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141个提名城市包括省会提名城市、地级提名城市和直辖市提名城区,淮安在全国113个地级提名城市中获得第5名的好成绩。
志愿服务
留学生志愿者们参与“共创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
不断丰富文化供给。截至今年第三季度,2019年淮安市图书馆新增馆藏图书12516种、31278册,图书流通44.9万余册次,持证读者达11.3万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实现免费开放,构建完成市县乡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2152平方米。打造淮安版“清明上河图”——里运河文化长廊,让大运河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红色文化遗址遗存得到有效修复和利用。产生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成果。
淮安市图书馆内,书香气浓
阅读,一个城市的美丽风景线
书店里,一群“夜读人”们静静地在书籍的海洋中徜徉
淮扬菜烹饪技艺表演及非遗菜品展示
外国友人体验淮扬美食
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戏传承人许亚玲
非遗传承志愿者在清江浦非遗工坊宣传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恩来纪念馆
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景区
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从2016年的94.13%到2017年的96.58%,从2018年的97.54%到2019年上半年的98.12%,淮安全市公共安全感指标连续四年持续攀升。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应诉规范化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力度,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拓展法律援助范围,做好信访、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和社区矫正等工作,将矛盾妥善化解在了基层。
淮安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让老百姓进一个门,办所有事
潘恒球,淮安市民间说书艺人,从事青少年义务普法30多年,受教育达30万人次。图为潘恒球老人对学生们进行普法教育
缘聚淮安,幸福平安!
来源:微讯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