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七十年: 县长带您看孟津 !

2019-09-16   孟津发布

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九曲黄河第一古津,孟津是充满活力的文化名县、黄河明珠、发展热土。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孟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莉在发布会

9月11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洛阳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孟津专场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共孟津县委副书记、孟津县人民政府县长赵莉围绕“书写孟津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主题,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中共孟津县委副书记杨明祥,中共孟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陆玉香出席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洛阳日报用半个版的篇幅报道了发布会情况。

综合实力: 跻身中部百强县

数字看变化: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033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322.3亿元,跻身中部六省百强县之列。

孟津民企世英机械大轮拖生产线

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些年,孟津着力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领先位次。

孟津兴达重工盾构机刀盘配套国家重点项目

统计数据显示:孟津经济总量6年内增长了150多亿元,由洛阳9县(市)第7位上升到第4位,并于2018年跻身中部六省百强县行列。

洛阳宏兴新能年产60万吨芳烃项目

这些年,孟津大力实施“三大改造”,重点打造了“两大主导(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石化)、两大新兴(新材料、现代物流)、两大特色(文化旅游、高效农业)”的“222”现代产业体系。

上市企业隆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端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持续巩固,高端石化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现代物流基地地位正在确立,文化旅游、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持续保持领先势头。

G30连霍高速与G55二广高速孟津互通区

孟津坚持扩大开放招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不断积蓄新动能。今年9月底,年产值达80亿元的宏兴新能工业三苯项目将投料试车,为县域经济扩量提质注入新动力。

城乡面貌: 绿水青山入画来

数字看变化:孟津城镇化率从2004年的26.89%增加到2018年的50.03%。

作为全市“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板块,近年孟津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全域推进乡村振兴,一个“近悦远来、宜居宜游”的新孟津正迎面走来。

孟津城区河图公园鸟瞰

县城面貌脱胎换骨。抢抓全省百城建设提质试点县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机遇,重点实施了市政道路、游园公厕、城市书房、停车场库、沿街立面改造等127个、总投资100亿元的百城提质项目,城市集中供热率、集中供水率、集中供气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5%、98%、98%和91%。

孟津城区航拍图(请横屏观看)

瀍源公园、龙泉谷公园展露新颜,结束了“守着黄河没有水、身在邙岭见水难”的历史,实现了城市功能品位和居民幸福指数双提升。

孟津“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孟津是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聚力“农业强”,集中打造四条高效观光农业产业带和“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成500亩以上特色农业园区55个,叫响了“来孟津耍吧”农旅品牌。

孟津黄河滩区优质稻米产区

孟津会盟镇银滩农业观光园

聚力“农村美”,按照“村里村外不见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厕所污水一并治理,清洁家园人人出力”的要求,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传统村落卫坡村鸟瞰

今年9月23日至10月7日,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将在孟津魏家坡闪亮登场。发布会上,孟津向各界宾朋发出诚挚邀请。

人民生活: 芝麻开花节节高

数字看变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13元增加到2018年的13771元,实现6369户18714人稳定脱贫。

孟津小浪底镇石门村软籽石榴基地

“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全县老百姓谋幸福。”发布会上,孟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莉说,这些年孟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孟津送庄镇白鹿村鲜桃丰收

孟津是非贫困县,但脱贫任务依然繁重。对此,孟津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举全县之力,尽锐出战,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目前已累计实现6369户18714人稳定脱贫。

孟津城关镇马步社区

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统筹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出行、环境等问题,教育持续走在全市前列,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村村通公交实现全覆盖,“两河一渠”治理成效显著,乡亲们真切感觉到农村不比城里差。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孟津全面落实“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要求,打造“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党建服务品牌,架起了党群之间“连心桥”,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发布现场: 答问文字实录

发布会上,三位县领导回答了与会媒体记者的提问。以下是孟津发布整理的县领导答记者问文字实录。

记者:孟津在去年进入中部六省百强县,在推动产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措施?

杨明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孟津县深入贯彻总书记的要求,立足我县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围绕我县的“222”现代产业体系,以转型升级为路径,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推动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88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保持全市前列,县域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孟津县也于2018年跻身中部六省百强县之列,在中部六省489个县级行政区划中排名91位。

一是实施“三大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坚持把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化改造作为全县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聚焦全县装备制造、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生产方式绿色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产品高端化为方向,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27家。其中,智能化改造17家,绿色化改造57家,技术化改造153家。在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发展高质量。

比如,我县大洋高性能材料公司近年来积极开展绿色化节能改造,安装余热利用装置,将6条电熔电炉生产线排出的余热烟气实现回收利用,大幅减少了用电量、用水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目前,相关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出口创汇超1000万美元。

耿力设备公司近年来累计投入3000多万资金元用于新产品研发,目前已成为河南省隧道工程装备最全面、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专业设备生产厂家,生产的智能混凝土湿喷台车结束了国外品牌长期霸占中国市场的历史,企业营业收入也在4年内增长了四倍,从2015年的5198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2.51亿元。

洛北重工通过实施铸造工艺绿色化改造、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凭借在铸钢件过程控制和热处理工艺上的核心技术,制造出矿用重型汽车后桥壳和矿用电动轮转向节等一系列核心产品,打破了矿用重型汽车铸钢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填补了国内生产矿车铸件的历史空白,成长为河南省铸锻行业专业化领军企业。新项目建成后,将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新增税收1.6亿元,贡献至少1亿美元的外贸出口额。

二是落实减税降费,助力产业转型。减税降费给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尤其是深化增值税改革,对正在转型升级的工业企业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这几年,我们坚定不移落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县已新增减税降费1.62亿元,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正加快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产业转型。我们坚持以营造全市最优营商环境为目标,出台《孟津县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并拿出一批突破性的举措,以“保姆式”服务助推实体经济,以“小保安”姿态优化发展环境。比如,我们设立了产业优化资金,每年拿出不少于3000万元为产业转型发展助力。比如,我们聚焦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坚持每季度开一次政银企对接会,特别是去年以来先后与工行、中行、中原银行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获得260亿元金融支持,为孟津发展引入了金融活水。比如,我们以打造“审批更快、服务更优”的孟津品牌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一网通办”等要求,大力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极大地方便了企业。

产业发展,永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产业转型发展不动摇,坚持扩大开放招商、提质现有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三管齐下”,大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持续推动现有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努力打造全市最优的营商环境,确保孟津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记者:孟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旅资源丰富,这几年“来孟津耍吧”也是搞得风生水起,请问在深化文旅融合、打造“诗和远方”方面有哪些看点?下一步有何考虑?

陆玉香: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说起文旅融合,“老家河南·孟津过年”“来孟津耍吧”等宣传语已被大家所熟知。孟津北依黄河,南融洛阳,夏为孟涂氏封国,因扼据黄河要津而得名。数千年的文明史,让孟津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成就了“河图之源、六朝帝京、邙山福地、黄河明珠”的特有美誉。这里古老而又神奇,既充满活力又令人向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打造特色文化游、自然生态游、美丽乡村游,魅力孟津正吸引着八方游客来此旅游观光。孟津也先后收获了“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三大金字招牌。2018年,全县游客接待量达到12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益超过13亿元。文旅融合提升了孟津的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到孟津,您可以感悟历史的厚重。孟津先后有6个朝代在此建都。周武王会盟伐纣、光武帝汉室中兴、曹子建平乐饮宴等历史事件发生在孟津,华夏文明之源龙马负图寺、“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汉魏故城遗址、王铎故居、卫坡古民居等40多处文化遗迹被列为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孟津,您可以品读文化的繁荣。孟津走出了西汉文学家贾谊、唐代文学家韩愈、明清书法家王铎等文化巨匠,诗人李白在孟津留下了“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千古佳句。在孟津,您还可以到唐三彩发源地探索唐三彩的“前世今生”,可以到中国牡丹画第一村感悟牡丹画的精湛绝美。

孟津,您可以欣赏山河的秀丽。59公里的孟津黄河河岸线山水交融,风光旖旎,被誉为“北方的千岛湖”“洛阳的北戴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造就了“万里黄河孟津蓝”的壮丽奇观。“沿黄生态健身绿道”、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让您感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浪漫,这些都已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在这里,您可以开启“微度假,慢生活”。

到孟津,您可以享受田园的乐趣。在这里,您能够感受到美丽乡村的变化,可以漫步花海,参与瓜果飘香、春华秋实嘉年华和旅游节会,到田园综合体中采摘、体验、科普、休闲。铁谢羊肉汤、黄河野生大鲤鱼、横水卤肉、平乐脯肉这“四大硬菜”,孟津贡梨、孟津草莓、孟津西瓜、孟津葡萄等鲜美水果,都将让您的舌尖颤抖,回味无穷。在这里,您可以听得到乡音,看得到乡愁,在“三季有花、四季有果”、鸟语花香中寻觅田园生活的美好。

像以上的看点孟津还有很多。下一步,孟津将继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重点从以下4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传承上下功夫,加大对古民居、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力度;二是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持续加大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建设力度,不断优化旅游环境;三是在特色品牌上下功夫,发展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民宿,让游客能停下来、留得住、歇歇脚、微度假;四是在智慧旅游上下功夫,搭上5G快车,让生态孟津、智慧孟津、全景孟津真正成为您心中的“诗和远方”。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瓜果飘香。9月23日至10月7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将在孟津魏家坡拉开大幕。在此,热情好客的孟津人,热诚欢迎大家都来孟津耍吧!

记者:孟津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在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赵莉: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孟津县作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县,我们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围绕乡村振兴“20字”总方针,明确乡村振兴“1—2—28”战略部署,加快构建“1+1+N”政策体系,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孟津样板。在具体工作开展中,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产业“富起来”。我们明确了三产融合、特色发展的方向,依托孟津高效观光农业产业带、“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和沟域经济带等发展平台,创新农村宅基地管理,探索推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努力让镇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劳动变运动、农房变客房。给大家列举几个数据,截止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6家,市级64家;家庭农场9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市级9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省级8家、市级42家。全县创业农民人数达16000余人,涌现出了吕妙霞、张进伟、莫新阁等一大批返乡创业典型代表,带动周边村民近9万余人,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户均增收2000余元,成效极其显著。

二是改善环境“美起来”。我们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按照“村里村外不见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厕所污水一并治理、清洁家园人人出力”的总体要求,在2018年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运营,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并顺利通过省级达标验收。今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进“三改四清一提升”“一村万树”“一村一树一花”,即改厕、改厨、改卫、清脏、清杂、清违、清乱、村庄立面提升和村庄绿化,努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首批30个示范村已经全部改造完毕,剩余村庄正在有序推进。借此机会也欢迎大家闲暇时间到孟津的农村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农村的新变化,同时也提前给大家透露一个消息,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将设在孟津的卫坡古村落,我们正在精心准备,希望在座的媒体朋友多做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宾朋,品读孟津,寻味乡愁!

三是党建提标“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这两者都事关农民安居乐业、事关农村和谐稳定、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文明滋养乡村振兴、以善治保障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叫响“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的口号,持续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打造“孟津样板”、做好“孟津示范”,在孟津大地上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孟津是全省首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试点县之一。我们注意到,孟津县这几年城乡建设成效斐然,请问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何考虑?

陆玉香: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孟津县树立为民、惠民的理念,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乡面貌实现了“颜值”“品质”的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孟津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行列。

一是完善功能提品质。我们按照“城乡建设、重在提质”的理念,一是打造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城区街道及排水、排污、供热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新310国道、洛吉快速、洛济高速等道路的建设和通车,让孟津全面融入洛阳中心城区“15分钟交通圈”,形成内外衔接、无缝对接、快捷畅通的交通大动脉,区位优势更加彰显。二是融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成“主题广场、文化街道、主题小游园”96处,“河洛书苑”城市书房8座,逐渐形成15分钟阅读文化圈。三是通过开展瀍河孟津段、金水河、中州渠、黄河渠等河渠综合整治,再现清流淙淙,尽显“一泓碧水绕津城”的生态画面。

二是倡树文明显气质。我们一是抓好城市书房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的建设,构建起文化底蕴深厚的“书香孟津”;二是开展好志愿者服务活动,上万名文明志愿者活跃于城乡的大街小巷,文明出行、清洁行动、扶危济困……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三是建起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龙头,以镇、村实践所、实践站为主体,融思想引领、道德培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践基地;四是不断推出全县文化创作精品,扶贫戏曲《瀍河湾》被评为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戏剧类重点项目,豫剧《时来运转》获第八届黄河戏剧节剧目银奖等六大奖项。“欢乐孟津”“百场公益性演出”“送电影送戏曲下乡”等活动深受城乡群众欢迎。

三是提升环境有颜值。我们一是坚持以水“润”城,重点实施了近30公里的瀍河全流域治理,建成占地760亩的瀍源公园,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河图公园人工湖以及绵延3公里的龙泉谷生态水系公园。二是以绿“荫”城,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征迁建绿、应绿还绿”,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倾城盈绿的生态宜居环境。三是通过“垃圾清零”“厕所革命”、污水治理、“一村万树”等集中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连乡村“盆景”成全域“风景”。让绿色成为城乡底色,让孟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四是彰显特色有味道。我们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塑造城乡形象,一是突出“汉魏风”的特色定位,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高地、生态宜居健康城、文化传承示范区,呈现“城在水中映、水在绿中流、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盛景。二是打造全域美丽乡村,10个镇实现省级生态镇全覆盖,让群众尽享城乡发展带来的红利。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为引领,统筹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让“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成为孟津城市建设的最美画面,让城乡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让城市更优美,城乡更文明,人民生活更美好!

来源:“孟津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