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无味,肤色黄,倦乏无力,气血两虚引起的问题,该如何改善

2019-07-23     大国医说

经常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问我,说自己平时总是感觉身上没劲儿、容易疲劳、做什么事儿都打不起没有精神,而且总是头晕眼花、感觉记忆力逐渐减退。这属于气血两虚证。为何这些朋友年纪不大就气血两虚了呢?

我们首先来看下何谓气血两虚:

气血是生命之本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中医认为,气血乃人之根本。气虚、血虚对身体的影响,简单的概括来说,是气虚无力、血虚发燥。长期的气血不足会造成免疫力低下,什么病都可能得,最常见的是感冒,气管炎、咽炎、鼻炎、支气管肺炎、肺炎。消化系统的消化不良、胃炎、肠炎、胃肠炎、便稀等多种病。

气血两虚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和血紧密相连,相互滋生,气虚可致血虚,血虚亦可致气虚。打个比方,气与血就好比火与柴,火(气)不够,柴(血)就不够;同理,柴(血)不够,火(气)也不够。

气血两虚常伴有以下症状:面色萎黄、头发脱落、皮肤干燥、视物模糊、指甲开裂、失眠健忘、神经衰弱、贫血头晕、疲倦乏力、月经不调、经血色淡等。

中医认为,“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对气血的生成起主导作用,因此脾虚会直接导致气血不足。《证治准绳》亦曰:脾胃者,气血之父也。可见,气血两虚归根结底是“脾”在发脾气。

《素问·调经论》记载:“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和血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关系着脏腑机能的运行和身体的健康,同时气血有着沟通各脏腑的作用,所以一个脏腑的气血失常,不但会引起本脏腑的病变,同时还能引起其他脏腑的气血失常,甚至全身的气血的失常。

那么你的气血两虚是怎来的呢?

先天体质虚弱

也就是我们说的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消耗过度

缺乏运动,睡眠不足,过度劳累,性生活不节制,其他原因导致的失血过多等都会导致气血不足

找了原因,也了解了气血不足的来龙去脉,接下来我们看下怎么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

饮食调理

山药大枣桂圆粥:山药健脾,补脾肺肾之阴;大枣,桂圆补气养血,此粥健脾生津的同时,可以充养气血;

调节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通过脾胃运化而成。脾统摄血液,所以,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可多食莲子肉、山药、白菜、萝卜、白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远离寒邪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冷则气血阻滞,特别是如今,天气寒冷,务必做好保暖。

气血不足的根源在脾虚,改善需要循序渐进,切莫大食大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_bcI2wBmyVoG_1ZLF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