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孩被母亲施暴身亡,最脆弱的5个身体部位,你还敢再动手吗

2019-07-31   Stella妈咪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在养娃的过程中,我想大多数的家长都会被气的动手打过孩子吧!很多父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经常打骂孩子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但是打过之后,又会觉得十分心疼,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但是如果不动手的话,有时候只是说教,孩子根本 不放在心上,这就让很多家长不知所措,到底该打还是不该打呢?

其实没有任何一个父母喜欢对孩子发火,谁都希望能和孩子好好相处,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不对的行为。但有时候在教育孩子时难免会感到疲惫,没有心思和精力去跟孩子好好讲道理,所以很多时候就选择了比较直接粗暴的方式,就是通过打骂孩子来试图起到教育的作用。

记得之前有过这样一则新闻,江苏一个9岁大的男孩只因为弄丢了手机,以至于被母亲用棒棍打死。经相关人士透露,孩子从小就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直到快要上学才回到妈妈身边。

当天孩子玩的时候把和妈妈联系用的手机弄丢了,妈妈在邻居家找到孩子的时候就打了孩子三巴掌,回到家之后又不知怎么进行的虐待,早上孩子被发现时已经“离开”了·····警察发现孩子的时候,身上有很多处青紫,明显受到了很严重的伤害。

有邻居也表示,男孩的母亲平时比较和气,唯独对儿子总是“易燃易爆”,三天两头就要打孩子,而且下手也十分重。想必生活中这个母亲一定是面临着很多的压力,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任何的不满愤怒都不能怪在孩子身上。

为什么说家长生气的时候,不应该动手打孩子呢?

家长生气时,或焦躁或愤怒,情绪已经完全失控。此时家长就处在一个及其不冷静的状态之下,因此做出的任何决定,所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情也是很不理智的,所以此时不应动手打孩子。

家长生气时,手轻手重掌握不好。本身成年人的力量就比较大,在动手打孩子时,虽然自己感觉没什么,但或许孩子已经感觉到疼痛了。况且家长在生气的状态下,用力难免会过猛,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家长生气时,孩子内心十分恐惧。当家长生气发脾气时,孩子更多的是不安害怕。此时如果家长动手,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惧,虽然表面上孩子会表现出顺从的样子,但是内心就会变得十分叛逆,家长与孩子间的距离也会逐渐拉开。

每次家长一生气,就恨不得打孩子一顿才解气,但是往往出现的结果是越打越生气,还起不到任何教育的作用。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很多部位是不能重打的,否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1.孩子的后脑勺千万不要打!孩子的大脑拥有着很多的神经,并且十分的脆弱,随便下手是极其容易造成伤害的。因为人的呼吸中枢在后脑勺部位,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就会造成呼吸中枢震荡,导致一些呼吸衰竭的症状发生。

2.孩子的太阳穴千万不要打!太阳穴与孩子的视觉神经有着紧密的联系,且太阳穴的眶内壁非常薄弱,在强烈震荡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骨折,对孩子视力的发育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果严重的话,极有可能导致失明。

3.孩子的后背千万不要打!孩子正处于发育阶段,后背的脊髓和脊柱发育还不完善,如果用力打的话,容易造成脊柱损伤,长大之后引发各种病症。

4.孩子的耳朵千万不要打!很多家长在孩子调皮时,习惯做出一个动作,就是揪着孩子的耳朵不放。殊不知这样会有多大的伤害,因为耳朵内的鼓膜在受到外力压迫下,很容易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发育。

5.孩子的屁股千万不要打!每次父母一生气,很多孩子的屁股就要遭殃了。各种被打被掐,虽然说打孩子的屁股不会造成直接性的伤害,但是会十分疼痛,间接对大脑造成刺激,是孩子精神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也是极其不利的。

这几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尽量不要动手打骂,极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岁以前!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看到任何新奇的东西总想去接触一下,很多时候这种行为在大人眼里就是调皮。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缺乏分辩对错的能力,你越是不让他做什么,他偏偏就会去尝试。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不能动手打孩子,毕竟孩子也是无心之举,况且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一旦家长没掌握好力度,很有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六岁以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逐渐发展健全,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待事物的认知态度。如果总是遭到父母的打骂,很有可能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已经能够分清基本的是非对错,所以当出现问题时,父母给予更多的沟通交流,而不是过多的责备打骂,或许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青春期!青春期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可谓是十分关键且敏感的。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仅自尊心非常强,心理也会非常敏感,并且很容易出现叛逆。

当孩子成长到这个时期的时候,家长不能随意动手打骂,以免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更应该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遇到问题时一同解决。

实际上,家长对孩子的“打骂”只是一种方式,很多时候治标不治本,甚至会适得其反。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需要家长不断的学习,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在生活中,家长在面对熊孩子时除了打骂,能做些什么呢?

1.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父母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想法。父母用吼叫的方式,希望得到孩子的认同听话,可越是这样,孩子就内心就会越封闭。

听不进去任何意见,并会产生难以发泄的愤怒情绪。如果家长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的理解孩子,说不定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对孩子的批评就事论事!很多家长在责备孩子时,总喜欢把孩子的旧账翻出来,所有事情混为一谈。明明可能只是一个小问题,却放大了很多倍,说出孩子身上的一堆毛病。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特别糟糕,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

3.简单明了的要求孩子怎么做!中国的大多数家长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所谓的唠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时,总是反复念叨,这样会把孩子内心的内疚逐渐变成不耐烦。孩子也会产生抗拒的心理,想要借此来与家长对抗。与其成天唠唠叨叨没有效果,不如把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每个女人都有做母亲的天赋,拥有着与生俱来的母性。你可以十月怀胎含辛茹苦的把他生出来,为什么就不能多一点耐心好好的养育他呢?正所谓母子连心,孩子的一个动作,一个声音,一次哭喊都会牵动妈妈的心。千万不要让母爱成为一把最为凶残的刺刀,伤害着我们深深疼爱的那个珍贵生命。

我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一位2岁宝宝的妈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大家遇到问题,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你!

更多育儿方面的知识请关注我,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评论分享给更多的人,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