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在饭店吃饭,最后一道菜是一盆汤。朋友特意介绍说:“这是这家饭店的一道乡土特色菜,疙瘩汤。”疙瘩汤?恍惚间,我的记忆蓦然苏醒,那一直被我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一段无忧无虑的岁月,宛如绚烂的烟花飞射,鲜明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的童年,确切地说是我上学之前的一段时间,是在乡下外婆家度过的。那里没有游乐园,没有运动场,只有一片又一片无垠的田野,可我的童年依旧充满了欢乐。
印象中,外婆很会做汤,尤其是一种面疙瘩汤。我清楚地记得,做疙瘩汤的时候,首先把干面粉加上少许的凉水,在盆里反复搅拌,成疙瘩了,然后倒入滚开的水里,同时还要用勺子不停地搅拌,以便疙瘩能均匀地煮熟。疙瘩煮熟之后,再打入几个碎鸡蛋花,放上青菜,最后是撒上切碎的蒜苗、香菜,滴入几滴小磨香油。盛汤的是一只青色的粗瓷花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喝入口中,就感觉全身的毛孔都要舒展开来,要多熨帖有多熨帖,要多舒适有多舒适。
我至今仍怀念那种汤的味道,那是一种淳朴无华的清香,就像路边一朵悄然绽放的野花,虽不起眼,虽不华贵,却给人一种淡淡的感动。当年,几个小表弟表妹一同喝烫的情景更有趣:有的边吃边笑;有的一边玩儿,一边忙里偷闲地喝上一大口。而外婆总是笑眯眯地站在旁边,谁喝完了,再给谁添上一碗,嘴里还要不停地说着:“别烫着了,慢一点,慢一点,锅里多着呢!”
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上,再也磨灭不掉。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点点的长大,转眼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我要离开慈祥的外婆,离开熟悉的小老表们,回到家乡去读书了。
临走前的那天晚上,饭桌上放着一碗外婆专门为我做的汤,一碗我最喜欢的疙瘩汤。我看着汤,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外婆问道:“小杰,你怎么了?是不是不喜欢?别哭啊……”我不敢抬头,因为我分明听到外婆的声音也在颤抖:“好孩子,上学可是大事呀,等放假了,你可要常来,我再给你做疙瘩汤喝……”“嗯!”我哽咽地应了一声,然后大口地喝起汤来,但却总也品尝不出汤的鲜香。
第二天清晨,父亲来接我,当我走出大门的时刻,我隐约听到了外婆的厨房里碗碟碎裂的声音……
如今,外婆去世已经好多年了,但在我的梦中,经常会出现外婆的影子。她坐在一张破旧的木椅上,静静地笑着。有外婆的梦,总是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知道那是外婆做的疙瘩汤飘出的味道。直到现在,我终于明白,外婆当初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碗普通的疙瘩汤,那里面包含着满满的爱啊!
在饭店里,我听了朋友的介绍,赶紧拿起汤勺盛了一小碗,但喝在嘴里,总感觉寡淡无味,和记忆中外婆做的疙瘩汤相去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思忖良久,不由了然,也许汤本身是一样的,只是外婆做的汤里承载着太多的童年记忆,更有来自于外婆的一份深沉的关爱。可是,时光不能回头,那一片净土,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乡土文苑,侯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