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林州市人民法院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以抓好执法办案为中心,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依托网上办案系统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审判执行工作,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满足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实际需求,努力交上战“疫”期间司法为民的高质量答卷。
诉讼服务不“下线”
“疫情防控期间,有纠纷却不能出门立案,怎么办?”根据上级法院关于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林州法院春节期间就发出了节后暂时关闭诉讼服务及信访接待场所通告。尽管场所关闭,但立案等诉讼服务仍旧“在线”。
“您好,您今天提交的网上立案申请已审核通过,等缴费成功后我们会把受理案件通知书邮寄给您,请注意查收。”2月9日,当事人张某接到了林州法院立案庭的电话通知。
为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减少人员聚集,依法保障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的诉讼权益,林州法院开启了形式多样的线上诉讼服务模式,充分发挥12368诉讼服务热线、河南法院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律师服务平台等平台优势,或通过邮寄、写信等方式,办理立案、提交诉讼材料、电子卷宗移转、案件查询、法律咨询、反映信访诉求等事项,进一步增强推进网上诉讼服务工作的责任感,有效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2月1日至3月3日,林州法院网上立案456件;网上交费208笔,共计508234元;电子送达1240次;网上调解案件131件,为疫情防控期间全院审判执行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微信视频解“民忧”
“高法官,现在疫情特殊时期,我们根本出不了村,我的案件还能开庭不?”
“放心,只要你们原被告双方同意,我们按时开庭,微信群我已经建好了,就等拉你们进群。”
2月10日上午,姚村法庭通过手机微信开庭审理了疫情期间首起民事纠纷案件。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在视频中先后宣读了起诉状和答辩意见,向法庭出示证据,并对证据进行了质证,发表了法庭辩论意见,庭审结束后,高洁法官又耐心细致的组织双方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意见,案子有了圆满的结果。当事人对法院创新工作方式表示感谢,并称赞:疫情无情,法官有情。
林州法院针对特殊时期制定特殊方案,坚持审判活动“不打烊”,为当事人提供“非接触”诉讼服务,做到疫情防控和审判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庭审迎来“云助攻”
2月13日下午,审委会专职委员赵志发敲响了林州法院“云上法庭”首槌,审理了被告人叶某诈骗一案。整个审判庭内,除了佩戴口罩的法官、书记员外,公诉人、监视居住的被告人、辩护律师均通过视频参加庭审。该案的审理程序与平日无异,只不过是搬到了网上,依然要经过核实身份、权利告知、宣读起诉书、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的流程。两日后,经合议庭合议,该案一审作出宣判。
目前该院利用“云上法庭”审理案件已经进入常态化,信息化部门也对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进行了网络视频开庭专项培训,让每位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均能熟练掌握网络开庭技巧,并及时总结经验,避免在特殊时期审判工作“掉队”。
截止3月6日,林州法院通过“云上法庭”审理案件108件;微信视频审理案件98件。
“模块”执行不停歇
疫情虽给执行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但林州法院执行干警在疫情防控期间,畅通与当事人的沟通渠道,做到主动联系,及时回应、及时反馈。充分运用移动执行平台、电话、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联系、谈话及答复事项。同时,全面推行模块化机制,意在改变以往效率低下“一人包案到底”的执行旧模式,真正实现流程化、模块化的分权集约运行。其中,线上查控模块用足用好各项措施,对每一个案件进行“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全覆盖,发现财产后及时进行冻结、扣划。截止3月3日,该院已通过线上新立执行案106件;线上执结293件,标的1.1亿,到位金额1456万;线上查控被执行683次,冻结305笔,扣划134笔案款,扣划金额941693.7元;网上拍卖43件,成交金额1013.18万元。
另悉,根据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林州法院先后抽调6名法警进驻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医学隔离点开展疫情防控安全保卫工作,抽调近20名干警对安林高速卡点进行24小时轮流值守,并成立临时党支部,用实际行动为全市打赢防控疫情狙击战贡献力量。
“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既要将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头等大事,又要统筹抓好法院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市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林州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健表示。
作者:李广